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广西经验系列报道之二:“互联网+困难帮扶”构建线上线下精准帮扶“大合力”
近年来,自治区总工会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全国总工会决策部署,坚持改革创新,依托“智慧工会”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困难帮扶”工作,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精准帮扶工作格局,实现了困难职工申请从线下手工操作向线上无纸化审批、困难职工信息从人工核查向网上自动比对、帮扶救助从静态监测向动态跟踪帮扶、帮扶资金有效监管从靠人监管向靠技术监管的“四个转变”,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取得新突破。
《广西困难职工建档管理办法》、《广西困难职工帮扶资金管理办法》、《广西工会困难职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项项政策、一条条措施、一次次探索,吹响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集结号”,不断汇聚起我区工会打赢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2016年以来,自治区总工会就城市困难职工建档标准、程序、家庭收入财产认定、帮扶资金使用管理、解困脱困标准及程序等修订出台文件,城市困难职工帮扶及解困脱困工作日趋规范有序、公正透明。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仅仅依靠基层工会入户调查和工作单位出具收入证明,还不足以对困难职工身份进行精准识别。基于此,我们主动加强与民政厅的沟通联系,借助大数据开展信息比对共享,探索出困难职工精准识别的新路径。”2017年10月,自治区总工会与自治区民政厅签署了《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合作协议书》,双方正式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自治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机制不仅借助民政系统的资源,更与法院、公安、人社、工商、税务、农机、渔政、保险、银监等部门建立起信息数据联网共享机制,实现了多部门数据实时共享,“极大提高了困难职工识别建档的精准化程度”。
2018年6月,自治区总工会在全国省级工会中率先建立城市困难职工业务和管理系统,将有关业务数据接入全区低收入居民家庭经济核对平台,在全区范围实现了城市困难职工家庭财产收入线上信息比对,落实了精准识别、无纸化建档、信息化管理和动态跟踪帮扶。
如今,职工只需携带相关证件,即可到各级工会职工服务(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进行申请,经办人员通过身份证读卡器读取各类信息,自动生成电子档案,从受理、审批、办结、归档,全部实现了无纸化审批建档。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9月起,职工还可通过“广西工会”微信公众号增设的“困难职工申请”小程序,实现一键简易申报,困难职工帮扶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和“指尖办”,进一步扩大了帮扶覆盖面。
“我也想复工,但买不到口罩。”“不少员工返程困难,用工比较短缺。”“原材料厂还没有复工,我们不知道还能撑多久。”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着用工短缺,求职者找工难,对外出务工持观望态度的务工者不在少数。
“我们迅速主动向自治区人社和住建部门共享了在档困难职工相关数据,结合协调解决疫情期间困难职工面临的就业创业和住房等难题,帮助城市困难职工尽快复工复产。”自治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手机入户调查APP打破了传统帮扶办法,变线下集中帮扶为线上即时帮扶和动态跟踪,实现了帮扶救助从静态监测向动态跟踪帮扶的转变。
此外,自治区总工会还实现了帮扶资金有效监管从靠人监管向靠技术监管的转变。通过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规范和统一全区帮扶资金发放标准、审批流程、会计核算等工作,实现预算分配资金在系统中下达,救助对象在系统中提取,使帮扶资金管理进一步细化、监测能力进一步增强,资金安全得到了保障,有效解决了管理的随意性和违规操作等问题,促进了困难职工救助工作的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