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侨办“一站式”回应侨胞诉求

15.03.2017  00:04
    “今天来,就是要以大家的问题和诉求为导向,寻找解决之道,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郭军9日携国侨办国内、国外、经科、文化司等四位司长与2017年全国两会列席侨胞座谈,听取建议并逐一做出回应,“一站式”服务获与会侨胞好评。     身份证明:打通“最后一公里”     “华侨回国落户还要住满一定时限,我认为这项规定不够便利,应该尽快得到解决”。美国福建同乡联合会名誉会长陈荣华话音一落,不少侨胞点头赞成。还有列席侨胞关切国内办理行政业务时遭遇中国护照认可度不高的现象,望能扫清阻碍。      国务院侨办国内司司长王萍介绍说,江苏省去年出台新举措,规定籍贯江苏的华侨在办理回国定居时,只要满足落户相关要求,即可免除居住时间限制、一步到位恢复户籍。     她透露,这一举措收获了良好反响,不少省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探索,国侨办也在跟踪研究。     针对身份证明一事,王萍指出,中国法律就此有明文规定,华侨在国内办理若干业务时,其护照可享有与居民身份证同等效力。之所以“令出不行”,原因在于基层单位的落实力度不够。她表示,国务院侨办将继续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努力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和谐侨社:侨领作用至关重要     会上,不少侨胞就建设和谐侨社提出建议。捷克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宗伟勇希望侨社去“功利化”,恢复“为侨服务”本质,意大利宋庆龄基金会主席金慧则对侨社数量猛增表示担忧。     “构建和谐侨社的关键在于侨领”,国务院侨办国外司司长张健青的回应直奔主题。她表示,国务院侨办近年来举办“世界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海外侨领研究班”、“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等活动,就是为了提高侨领的综合素质、助推和谐侨社建设,同时也给侨领提出了社团发展的具体目标。     张健青还指出,国侨办目前已在海外挂牌设立了45家“华助中心”,目的也是完善侨社的功能性建设,特别是扶贫助困等公益性功能。     “一带一路”:找好切入点是关键     “‘一带一路’项目规模太大,自身实力不够格怎么办?”“我是做中餐的,应该如何参与?”“中小企业在‘一带一路’中有没有用武之地?”……面对侨胞们的提问,国务院侨办经科司司长左志强指出,在“一带一路”“五通”模式中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切入点,有助于更好参与其中。     他认为,不能把“一带一路”狭义理解为大项目、大工程。少数侨胞资本实力强、资源有优势,可直接参与大型项目,中小企业则可在“贸易畅通”上做文章,积极开展中外贸易。中餐等行业不妨做好“一带一路”建设的服务配套,同样可以做出独特贡献。 左志强特别提到即将于今年6月召开的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以及将于会上推动建立的华商协作网、跨境电商联盟,称此举将为侨胞参与“一带一路”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国际学校:正在进行有益尝试     “华文教育是海外华人社会的‘留根工程’和‘希望工程’”。答复侨胞建议前,国务院侨办文化司司长雷振刚首先强调华文教育的重要性。     面对包括巴西里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陈雄彬等侨胞提出的,在海外建立国际中文学校、解决国内国外学历互认问题,雷振刚表示,国际中文学校象征了当前海外华文教育转型升级、代表了海外新侨民和国企“走出去”人员对华文教育水平的新诉求。     他介绍说,国务院侨办目前已在海外启动相关试点计划,与企业及当地政府协商建设问题,并将在教材、师资等方面予以支持。雷振刚欢迎侨胞踊跃建言献策,帮助尽早筹办国际中文学校试点。     国侨办副主任郭军在总结中说,在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上,侨的力量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华侨华人不仅是中国发展的贡献者,也应成为中国发展的受益者。     “中文是基础,青年是希望,团结是力量”。郭军最后寄语侨团建设,愿侨团为海外华人社会进步施展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