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象中心加强航空气象技术服务

04.02.2016  12:17

  中国气象报记者段昊书通讯员李然众所周知,航班的安全、准点起降与气象因素关系紧密。2月2日,中国气象局与中国民用航空局签署了合作协议;而从国家级气象业务单位到地方气象部门,与空管气象部门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

  记者近日从国家气象中心获悉,2016年,该中心将进一步强化航空气象服务技术能力,列为开创气象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拓展专业气象服务领域的重点任务之一,加强服务产品的研发与发布,并落实与商飞集团的合作事项。

  加强技术攻关服务国产大飞机研发

  2015年,国家气象中心在航空气象服务领域收获颇丰。最为人熟知的是,在2015年“9·3”纪念活动期间,该中心针对性研发低空最强百米风切变、低空颠簸指数等航空气象预报产品,有力保障了受阅飞机的低空飞行安全。

  此外,在2015年,国家气象中心还编制了《航空气象业务发展规划(2015-2017年)》,实现机场预报36小时内3小时间隔的降水、风、温度、能见度等要素预报指导产品制作,研发基于GRAPES-MESO的48时内6小时间隔的风、颠簸、低空风切变等航路危险天气预报指导产品。

  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副主任杨波表示,在2016年,该中心将继续加强航空气象技术储备。主要工作包括搭建航空气象专业指导网站,在该中心网站首页开设独立版块;探索开发基于GRAPES-MESO中尺度模式的积冰指数、风暴强度指数、大风指数等预报产品;完成针对“9·3”纪念活动所开发颠簸指数、云底高度及垂直风切变等产品的算法订正,增加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明两年,国家气象中心还将落实与商飞集团的合作,推进“大飞机积冰观测与预报项目实验”。该实验的顺利开展对于国产大飞机的研发定型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国家气象中心已成立历史数据分析、中短期预报和短临预报三个项目组,组建各自团队,确定研究方法。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已初步确定了开展实验研究的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

  突出技术优势多领域深化合作内涵

  杨波告诉记者,事实上,早在2004年,基于中国气象局与民航部门的合作,国家气象中心就着手开展航空技术气象服务。2007年,国家气象中心与民航空管气象部门联合开发的“航空气象指导网站”初步建成。经过不断完善,目前,该网站主要包括“航空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区域航空气象要素解释预报系统”以及“航空气象灾害预报服务支持系统”三大子系统。

  那么,国家气象中心与空管气象部门在航空气象服务中如何分工、合作?

  “在航空气象预报服务中,机场场站的精细化预报始终是一个重点服务。国家气象中心具备的监测资料及预报技术优势是空管气象部门所看重的。”杨波说,“我们制作全国各大航站的精细化预报产品,在自主研发的‘亚洲航空气象服务网’上发布;空管气象部门则参考指导预报产品,对机场进行服务。相对来说,国家气象中心开展的航空气象服务侧重于客观技术的研发,以数值模式及各种实况产品为基础,以客观技术为支持,为空管气象部门提供航空气象指导产品。

  除了制作、发布指导预报产品,国家气象中心与空管气象部门之间的合作还有更广泛内涵。例如,在人才培养方面,每年,空管气象部门都会选派人员到国家气象中心参与培训,国家气象中心也会安排首席预报员到空管气象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在技术合作方面,国家气象中心也针对空管气象的特殊需求,研发了气象信息处理和天气预报制作系统(MICAPS)及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SWAN)的“民航版”。

  而航空气象服务的对象也在拓展。除了空管气象部门,近年来,一些航空公司也选派技术人员到国家气象中心进行学习交流。杨波提到,未来,国家气象中心将改进“亚洲航空气象服务网”,产品将向专业用户和普通大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