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车恶性竞争致国资流失 境外国资不少于12万亿
新京报讯(记者 赵嘉妮)记者昨日从国资委下属期刊《国资报告》获悉,境外国资总量已不少于12万亿元。但由于缺乏监管,出现了类似南北车海外恶性竞争这样的案例,导致国有资产出现流失。
境外国资“基本从未审计”
根据《国资报告》最新的调查统计发现,目前,境外国资总量已不少于12万亿元。这一规模,至少相当于A股市场上6个中石油、13个中石化、20多个昨日收盘后的中国中车。
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在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纯境外单位中,资产总额达到4.68万亿元。地方国企境外资产也颇具规模,仅在“2014中国100大跨国公司”榜单中的34家地方国有企业,其海外资产已经达到4757.8亿元。
除此之外,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18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海外总资产超过1.2万亿美元,按照现有汇率,折合人民币7.45万亿元。据记者计算,这三部分相加,境外国有资产已达12.6万亿元。
这些境外国有资产却没能处于有效监管之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2008年以来仅对国资委和财政部监管的118户中央企业中的57户进行过审计,对中央部委所属的94家企业,以及很大部分央企的境外资产,基本上从未进行过审计。
南北车海外恶性竞争
《国资报告》称,境外国资流失主要有五类,包括草率的仓促上马、经营失策、内讧和恶性竞争、审批僵化导致错失良机,以及管理漏洞导致腐败等。
2011年,在土耳其的机车招标项目上,中国北车压低价格,与中国南车竞争,最终使得该项目被韩国公司抢走。一年后,在阿根廷政府机车外包项目上,中国北车报价230万美元/辆,中国南车开出127万美元/辆的“超低价”,最终抢下了总额近10亿美元的订单。
《国资报告》称,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曾表示:“这种竞争导致国家的利益大量丧失。”恶性竞争让中国企业在国际谈判中十分被动,最终不得不采取低廉的报价或者接受昂贵的价格,致使国资大量隐性流失。
对于国资监管,国务院上月转发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要“出台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工作的意见。加快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审计监督体系和制度。”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昨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企业内部的治理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更加重要。“不能什么事都是董事长一个人说了算”,对于董事和监事的任命和考核,也应该把境外投资项目作为参考。
■ 案例
中海外草率投标致项目失败
《国资报告》显示,2009年9月,中海外联合体中标波兰A2高速公路工程A、C两标段,中海外提出的报价只有波兰政府预算的52%,一度引来低价倾销的指责。2011年5月,中海外没有按时向波兰分包商支付货款,后者拒绝运送建筑材料,工程从5月18日起停工。2011年6月初,中海外最终决定放弃该工程,并赔偿1.885亿欧元。
中石油薄启亮海外寻租被查
《国资报告》显示,中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副总裁、中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总经理薄启亮,利用亲朋好友在海外项目中寻租,中饱私囊。据媒体披露,薄启亮的哥哥通过代理人开设公司,负责了中石油80%海外业务材料的采购。2014年5月16日,中纪委监察部通报,薄启亮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