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通道国际供应链合作圆桌会·冷链物流专场成功召开

17.09.2018  16:47


广西 壮族自治区副主席丁向群出席开幕仪式并致辞

9月12日,首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国际供应链合作圆桌会·冷链物流专场在南宁成功开幕。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丁向群、中新(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等领导出席并致辞。本届圆桌会以“南向通道国际冷链物流合作与发展”为主题,包含高层论坛和企业对话会两个半场,吸引了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韩国、美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嘉宾出席。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丁向群在开幕仪式上指出,一年多来,广西和相关西部省区一起,与新加坡共同携手推进南向通道建设,基本打通陆海两大干线,海铁联运和跨境运输实现常态化运营,口岸通关便利化、跨省跨国合作机制持续优化,物流与贸易联动发展效应初步显现,贯穿西部、连接“一带”和“一路”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初具雏形。我们愿意做南向通道建设的积极推动者、深度参与者,愿意在推动各方参与南向通道国际供应链合作上发挥积极作用,共同夯实中国西部内陆地区参与国际供应链合作基础,促进沿途国家和地区产业要素的重构,助推中国与东盟地区国际供应链的再布局。

中新(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致辞

中新(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表示,目前南向通道建设最重要的要素是区域货源和垂直货源的平衡。当前,在区域货源参与省份不断增加,货量不断增长,但仍存在着北上的货源不足实际的问题。他表示,南向通道发展冷链物流,恰恰能够发挥补充货源货流的功能和作用,他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参与到“南向通道”的冷链物流事业中,从中发现商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崔忠付介绍,南向通道建设蕴含着公路铁路港口基础设施、物流园区、产业的三大发展契机。未来几年,南向通道将汇聚资金流、材料流、人才流,形成资源聚集。同时,将推动中新南宁物流园、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等一批物流园区建设,也将带动沿线各省份的产业发展。

中国—东盟国际供应链指数运行启动仪式

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东盟国际供应链指数运行启动仪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东盟物流协会将与自治区南向办围绕共同推进物流体系的互联互通,促进供应链合作向智慧化数字化转型,推进标准化合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东盟物流协会提出《中国—东盟国际供应链合作倡议》。

中国—东盟国际供应链合作倡议

9月12号下午举行高层对话会,汇集众多业界与学界大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提出重塑中国—东盟国际供应链体系提出5条建议:一是产业链重构;二是借助中国物流业的强大基础,打造中国—东盟一体化物流体系;三是利用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特别是“一帶一路”的推进,物流先行;四是成立中国—东盟物流联盟,设理事会,制定中国—东盟自贸区物流总体规划,协调各国物流业的发展,开展国际合作;五是在中国开展对东盟各国的物流人才的学历教育,开设高级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在职教育。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顾清扬教授指出,南向通道的关键在于推动沿线的产业、贸易合作,并提出6个着力点,一是让合作方真正享受到共赢局,二是推动从贸易合作向产业协同的转变,三是以基础设施带动园区和城市化发展,四是总结和推广最佳实践,五是延伸价值链、追求整体效益,六是文化、教育交流、民间沟通先行。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作主题演讲

中新(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谭秀洪、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席张松声、新加坡劲升逻辑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黄庆生、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戴翔、马来西亚国际商务促进协会总会长拿督张创迪、甘肃省发改委副巡视员朱维昌、青海省商务厅副厅长韩永胜等领导嘉宾围绕“南向通道开创中国—东盟国际供应链新格局”、“南向通道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对接”、“中国—东盟农产品对流的需求和发展空间”等议题展开讨论。

9月13日上午举行企业对话会

9月13日上午举行的企业对话会设置了丰富议题,包括“当前南向通道多式联运冷链体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南向通道运营联合体发展冷链物流整体思路”、“铁路在南向通道多式联运合作中的积极作为”、“数字经济下的冷链物流服务创新”等议题。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原主任陈仲维表示,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物流枢纽需要依托交通枢纽,但不等同于交通枢纽,更重要的是物流组织活动在一定范围内的集中,南向通道的发展要重点打造全物流体系,扩大与腹地市场的联动,带动临港贸易与生产加工型产业发展。圆桌会还围绕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冷链新模式、国际海铁联运模式  、南向通道重庆东盟公路班车实践模式等进行了精彩的商业案例分享。

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社、广西日报社、当代广西、广西电视台等十多家媒体共同出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