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地方两会新GDP观:淡化GDP考核民生成第一选项
淡化GDP考核后,我们应该看什么
——透视地方两会上的“新GDP观”
经济“新常态”之下,政府如何看待GDP增长?正在举行的地方“两会”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从公开信息看,有的地方下调了今年的GDP增长预期,有的取消了这一指标,有的对其进行了优化,GDP指挥棒渐行渐远,政府更加注重民生、环保……
GDP指挥棒渐行渐远
在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下行到中速增长的新阶段,地方经济发展如何面临这样的新常态?近期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显示,不少地区都主动下调了今年的GDP增速预期,甚至淡化、取消了这一指标。
今年最早召开两会的河北省,将2015年的GDP增长目标下调到7%左右。西部地区宁夏则下调了两个百分点。东部经济大省广东和山东也分别将增长目标从去年的8.5%和9%,调低至7.5%和8.5%左右。
实际上,2014年不少地方都没有达成GDP增速目标。受产能过剩、治理环境等因素影响,2014年河北省经济增长6.5%左右,没有完成8%的预定目标。能源资源型省份黑龙江2014年经济增长5.6%,与8.5%的预期目标也差了很远。
因此,在经济步入转型升级的趋势下,调低、淡化、优化GDP增长目标其实是地方政府适应新常态的思路。
在全国率先提出转型发展的上海,在今年的两会上则取消了GDP增长的具体目标。还有的地方,尝试对现有的考核指标进行优化。今年1月下旬,深圳市盐田区正式发布其“城市GEP”,即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与GDP衡量经济运行状况类似,GEP衡量生态系统的运行状况。盐田区表示,今后将建立GDP和GEP的双核算机制。
不唯GDP,不等于不要GDP
从已经召开的地方两会情况看,政府正在逐渐适应经济“新常态”。但不唯GDP,不等于不要GDP。如何把握其中的关系,对政府其实是更大的挑战。
近期,山西省太原市公布年度经济数据,预计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左右,与原先预期的9%差距甚大。太原市市长耿彦波对此表示:“这是一份令人惭愧的成绩单,省会城市不能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成绩单。”
不止是太原,2014年很多地方的GDP都出现了超预期的下滑,东北三省、山西、内蒙古等重化工业集聚区表现尤为明显。从正在召开的辽宁省两会上看,去年全省GDP增速为5.8%,与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9%左右的增速目标,悬殊较大。
“在我国现阶段,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尤其对中西部地区更是如此。没有一定的GDP增长,改善民生也无从谈起。作为一种简单、直观、易核算的经济发展指标,GDP在新常态下仍然有很大意义。”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诗一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即使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不提GDP指标的上海,在2015年的发展计划报告中,仍保留了经济增长目标(7%左右)。有观点认为,现阶段搞GDP崇拜是落伍,不要GDP则是“任性”。
“不能盲目崇拜GDP,但也不能简单抛弃,品质好的GDP才是国家发展的最优选择,希望未来各地能将GDP质量纳入政府考核标准。”国务院参事、中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组长牛文元表示。
民生将是发展经济的第一选项
在淡化GDP考核后,对于经济发展,我们还能看什么指标?
上海市政协委员游闽键表示,经济发展只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不是唯一的抓手,更不应该唯GDP至上,政府应当更多地考虑市民在城市生活中的幸福感、舒适感。
而民生,无疑是地方政府的第一选项。很多民生指标,就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广西、河北、宁夏、新疆等地的两会上,政府制定的城乡收入增长指标均高于GDP指标。
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京津冀的两会上,治污成了热议话题。北京市承认,2014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降低4%,未能达到5%的目标。天津和河北则分别同比下降了13.5%和12%,并计划今年下降幅度不低于4%。天津市、河北省在报告治污工作时,均使用了“铁腕”一词。河北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明确提出,2015年将化解粗钢产能500万吨、水泥600万吨,压减煤炭消费500万吨。
淡化GDP增速,提高GDP质量,产业结构调整是必由之路。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指标为6%,“但我们必须强化‘质量关切’,用过去拼速度的那股劲儿来追求高质量。”以创新、改革、市场和开放“四个驱动”,打造辽宁经济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