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座私坟挤占 景观乱象丛生 广西靖江王陵保护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端懿王陵满目均是密密麻麻的乱坟。
这样的售坟广告牌随处可见,桂林市林业学校就在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内。
靖江王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陵墓数量最多的明代藩王墓群,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广西桂林郊外的尧山西南麓,超过8平方公里、拥有320多座古墓的明代靖江王陵,是至今岭南最大的考古遗址公园。国内考古界称“北有十三皇陵、南有靖江王陵”,可见其地位不一般。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目前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私坟挤占,成为名副其实的乱坟场。2016年4月初,这里更是因为当地村民的卖坟狂潮受到广泛关注。两个多月过去了,靖江王陵的保护状况如何?当地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效果如何?6月底,本报记者在桂林采访中发现,就靖江王陵而言,谁来保护,怎样保护,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仍然是相关政府部门和当地群众需要急切破解的问题。
事件:上万私坟挤占核心区
今年4月初,素有“岭南第一陵”之称的广西桂林市靖江王陵,再次因遭私坟侵蚀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320多座古墓如今被万座私坟重重“包围”,整个王陵已成一个乱坟场。更有村民成群结队地推销墓地,明目张胆地开具盖有村委公章的“收据”,买卖“业务”热火朝天。
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国家规划建设的7.5平方公里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范围内,乱埋乱葬的私坟数量在2011年已经有2万多座,并且每年还在增加,对靖江王陵遗址及环境风貌造成严重破坏。
桂林市殡葬管理处副主任罗逸更是指出:“尧山区域内乱埋乱葬的数量达6万至8万座,近两年在尧山发现了很多座占地200平方米的豪华墓,浪费了大量土地,令人痛心。”
据桂林市有关部门初步调查和统计,靖江王陵重点保护范围内共有散葬民坟26700余座,遗址本体范围内有散葬民坟8549座。其中,被私坟侵蚀最为严重的是明朝第五任靖江王朱约麒的端懿王陵,43亩的陵园内私坟数量竟然多达8349座,触目惊心。
应对:民政牵头起草迁坟方案
记者近日在桂林市文物、民政等多个部门采访了解到,最近两个月,国家文物局和广西文化厅,桂林市委市政府快速行动,多次调研和会商,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并明确时间表和目标效果。
4月14日,桂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桂林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对整治靖江王陵保护范围内散葬民坟问题及相关文物保护等作出了明确部署。29日,广西文化厅专门工作组赴桂林市实地调研靖江王陵保护工作和保护范围内民坟散葬问题。30日,由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带队的督察组对靖江王陵保护范围内民坟散葬问题进行督办。
5月4日,桂林市市长周家斌专程前往尧山调研靖江王陵区域文物保护情况。他强调,靖江王陵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相关城区和部门要按照文物保护的相关要求,结合尧山大景区的规划,尽快对文物保护范围内的散葬民坟进行迁移、清理,同时积极推进芳香东路延长线的建设和尧山大景区的旅游开发,实现文物保护与景区开发的良性互动和持续健康发展。
6月24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桂林市的整治方案由民政部门牵头起草,迁坟工作首当其冲。目前,方案在征求文化、国土、林业、公安、农业等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已改了三稿,并已上报市政府。按照桂林市的整治方案(征求意见稿),在成立领导小组、加快立法、加强管控和宣传的同时,要求全面摸清和掌握乱坟和非法墓园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完成散葬民坟调查核实工作;完成靖江王陵重点保护范围土地权属调查,明确土地征收划拨范围及数量,履行报批手续,安排资金,逐步开展靖江王陵保护范围内涉及土地的征收和划拨工作。下一步,桂林市将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散葬民坟整治。为确保民坟迁出进度,作为配套工程,一座城市公益性公墓将同步建设。
尽管市政府最后的整治方案还没有下发,记者从桂林市文物局和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得到证实,至6月底,王陵保护区内散葬民坟调查核实工作已基本完成,土地权属的调查也正在启动。
“在推进迁坟的同时,启动于近两年的靖江王陵文物安全防控体系基本建成,并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广西文化厅博物馆与文物安全督察处一位工作人员说。
进展:王陵静候整治
6月23日、24日,记者来到靖江王陵核心保护区各处走访。在陵园道路两旁和墓葬区,依然随处可见“修老坟、葬新坟”的广告,上面留着联系人和电话,并注明坟地就在陵区之内。在竹林和树荫下,时不时见到三五个打牌的妇女,有人来就问需不需要坟地,说是共享皇室风水,价格1万元至1.5万元。
与修坟广告的泛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整个陵区关于文物保护、文化遗产和文物法的宣传标语并不多见。和当地村民交谈了解到,工作人员进村普及法律和文物知识的活动也不是很多。
在端懿王陵,陵园被一堵旧墙围起来,墙上有几个缺口,最大的缺口进去是个简易停车场,是这个占地约43亩的陵园唯一一块空地。停车场是王陵所在的挂子山村民小组为扫墓人提供的,四周贴满了推销坟地的广告。站在停车场扫视,满目均是密密麻麻的乱坟,颇为壮观。据资料记载,墓主是靖江端懿王朱约麒及其妃杨氏。端懿王陵原有左右朝房、陵门、神厨神库、碑亭,以及守门狮、勇士控马等神道石像生。如今,朝房、陵门等已难寻踪迹,王陵神道两旁的石像生则被私坟分隔得七零八落。神道指向的土丘便是墓穴位置,而就连这个高3米、直径约8米的土丘也遍布十几座私坟。一座座私坟沿山坡蔓延,将王陵淹没,失去了昔日风采。
记者在陵区内随机看了十几座私坟,发现坟主有桂林本地的也有外地甚至外省的,建坟时间则是最近几十年居多,个别建于清末、民国时期。但无论坟主是谁,建于何时,最近几年的重修率竟超过九成。
与清明期间的热闹不同,整个陵区较为宁静,似乎在等待着清坟整治。
难点:多种多样错综复杂
为什么两个月过去了靖江王陵的私坟整治还停留在文件上?在桂林市的走访中,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当地村民各有说法,原因多种多样,难点重重。
私坟数量多,迁移费用巨大。“单是端懿王陵的私坟就8000多个,城市公墓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建起来的,往哪里迁?怎么迁?如何和坟主家属沟通?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桂林市相关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务员说,单是征地建公墓的费用就达二三亿元,还有迁坟等各种费用也不少,依当前桂林的财力而言,确实压力不小。
历史原因复杂。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称,靖江王陵保护范围内民坟散葬问题由来已久,自清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王陵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前,桂林市把火葬场建于尧山,同时将端懿王陵遗址作为迁坟安置坟场。80年代后,大量私坟被迁入,乱埋乱葬逐渐形成规模。近年来,村集体非法出租、转让、出卖集体土地给建坟者,从中收取所谓的承包费或管理费,加剧了乱埋乱葬现象。此外,私坟远低于经营性公墓的价格也是助长私坟“入驻”皇家宝地的诱因。
土地权属关系特殊。靖江王陵文物本体占地面积约991亩,核心区域约2.8平方公里(约4200亩),土地的权属性质形式多样,其中一部分是归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桂林市林业学校、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等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另一部分是归尧山、新建、潘家、新民等村委使用的集体土地。“我们都有土地使用证,都几十年了,不能说收就收,应该有个说法。”挂子山村的村民说,打官司他们也不怕。
管理主体没有执法权。“我们没有执法权,对那些在王陵里修建私坟的人,我们不能抓,也不能罚,仅仅是口头制止和干涉,口水说干了别人也不买账。”对端懿王陵被私坟侵占的现状,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很痛心。他们曾寄希望于民政部门,但市殡葬管理处表现出同样无奈。“我们也没执法权,无能为力,哪些私坟属于乱埋乱葬?怎么处理?没法细究。我们也曾提出过十来稿的草案,希望能出台桂林地方的殡葬管理条例来解决这个问题,可草案一直没能通过。”市殡葬管理处书记覃荣亮说。
规划保护起步晚。考古界有个说法:“北有十三皇陵,南有靖江王陵”。北京明十三陵早在2003年就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了,而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靖江王陵2006年才开始修订保护规划,直至2009年1月,《桂林靖江王陵保护规划》才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规划保护起步晚为私坟泛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此外,村民修坟获利、文保意识淡薄、殡葬观念落后顽固、城市公墓建设滞后、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等等,也给靖江王陵私坟整治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观点: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如何推进私坟的整治,加强靖江王陵遗址的保护,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记者采访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广西博物馆、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的专家学者以及桂林市文物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
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的专家建议,必须由政府牵头来开展工作,成立多部门合作的治理机构,齐抓共管;实行辖区管理原则,控制民坟增量;形成一支常态化的多部门联合执法队伍;加快推进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解决村民对葬坟收益的依赖。
广西博物馆研究员郑超雄认为,应厘清各部门权责,为相关部门执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性指导,由国土部门主持对靖江王陵所有野外文物遗址、保护区划进行界限划定,修建保护性生态围墙——遗址绿篱。此外,政府不让老百姓乱葬的关键,是要让他们有地方可以安葬。
广西文化厅博物馆与文物安全督察处的工作人员认为,靖江王陵可以借鉴桂林市兴安灵渠和崇左市花山岩画景观,通过制定专门的地方性法规来进行保护。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张廷浩认为,保护和开发当中要考虑当地村民的诉求,村民有义务有责任保护文化遗产,也可以共享文化遗产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文化熏陶。让文物“活”起来,保护好是前提,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挖掘文物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在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和开发方面,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均认为要让村民群众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