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映 本报通讯员 曾 涛 黄姿娜
“看,香蕉长得多好!多亏了县气象局给蕉园提供的气象服务,每天手机短信、大喇叭、显示屏多渠道播报,种蕉管蕉心中有谱。”金秋时节,隆安县金穗香蕉产业(核心)示范区技术负责人迟广志特别开心。
“真是想不到,香蕉种植能享受这样专业、到位的气象服务。”迟广志介绍,论天时,隆安今年气候条件不算好,入夏前少雨,香蕉最怕旱。气象局向公司提出缓掀地膜、加强滴灌等建议,妥善应对了旱情。“收蕉前夕,我们及时掌握秋季气候趋势,决定首批香蕉提前两周上市,被预订一空。”
去年以来,广西气象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研发,在全区建设“两系统、一平台”,即天气预报服务集约化业务系统和农业气象业务集约化系统,加上县级综合服务平台,气象工作者称为“两工厂一商店”,让基层气象业务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步伐迈得更稳、走得更好。
“气象部门充分利用自治区级业务单位的技术力量,统一研发建设基层业务平台,试验成功以后推广到各个县统一使用,切实发挥效益。”自治区气象局局长刘家清表示。
目前,广西天气预报服务集约化业务系统已经基本建成,主要提供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预警等方面信息。通过该系统,从自治区到各市、县各级气象部门预报员可以实时共享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等数据与产品,调用模式产品或上级指导预报,还可以制作预报产品和服务材料。
“以前要调阅卫星云图、雷达图或是上游地区预警,需要在不同软件界面切换,现在利用集约化系统,工作效率至少提高三成,出错概率也大大降低。”隆安县气象局预报员马继华说,特别是县气象局在启动重大气象信息报告和发布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时,集约化平台可实现重大灾害天气实况信息自动提示、预报制作初始气象要素场自动提供、预报产品快速分发等功能,保障了基层重大气象信息报告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提高了灾害天气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广西农业气象服务集约化业务系统正在建设中,主打为农业生产服务等各类农业气象产品,系统建成后可实现横向涉农业务的“集约”和纵向区、市、县三级业务服务的联动。目前,该平台正在推进建设。
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覃武形象地将上述两个系统比作“工厂”:既然市、县级气象部门人手不足,技术实力不够强大,就由自治区气象局来统一“生产”;“工厂”做出的产品“分送”基层,市、县级气象部门再进行本地化加工,最后摆上“商店”——综合气象服务平台。
2014年,南宁市政府出资500万元建成县级综合气象服务系统,这是在集约化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个面向各级政府、部门及多类用户的服务平台。
该系统率先在隆安县试点,内容包括决策服务、为农服务、地质灾害、人影指挥、应急服务、一键发布、信息服务站等基本模块,以及森林防火、交通气象、旅游气象、环境气象、手机系统等业务模块。工作人员拿鼠标圈定香蕉种植分布图中的信息传播区域,近期天气趋势预测与蕉园生产田间管理建议一键发布,位于各香蕉种植基地内的气象大喇叭同步发声……
县级综合气象服务平台在推动基层气象业务现代化的过程中,突出服务需求与业务发展相结合,为地方农业发展提供了准确、精细的气象服务,提升了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目前正在全区推广。
在“两系统一平台”构架上,隆安结合当地特色,研发了隆安县香蕉特色农业服务系统。如今,县气象局制作预报主要参考上级气象部门的指导,香蕉生长发育期指标库和香蕉病虫害指标库也由自治区气象局协助研发。
自治区气象局凝聚内力与借用外力相结合,自治区一级通过整合业务科研资源和力量,打破各业务单位的条块分割,设立天气气候研究室和天气预报技术开发中心,以科研项目为导向,组织专门团队开发完善建设集约化平台。自治区气象台也加强与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师范学院等的合作,引入“外智”,加大对集约化业务平台的协作攻关力度,“软硬结合”提升基层业务的综合实力。(转载自《广西日报》2015年11月20日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