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基本单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广西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分析之一
基本单位是各类法人单位及其所属产业活动单位的总称,“基本单位”作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等,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细胞,承载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分析研究基本单位的发展状况,准确掌握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对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宏观决策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单位总体状况
2013年末,广西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3.76万个,比2008年(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长53.5%,占全国从事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2.2%,从事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总数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第18位,这与广西实现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和排位一致。
2013年末,全区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31.86万个,比2008年末增加9.95万个,增长45.4%,增幅比全国低1.7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4.01万个,占全国的1.4%,第三产业27.85万个,占全国的2.7%。与第二次经济普查比,第二产业增长29.4%,第三产业增长48.1%(详见表1)。
二、基本单位结构特征
(一)法人单位总量增加,主要依靠企业法人拉动
2013年末,全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23.76万个,比2008年增加8.29万个,增长53.5%。增幅比全国高0.4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法人单位14.92万个,比2008年增加7.51万个,占法人单位总数的62.8%,增长101.3%,占全国企业法人单位数的1.8%,在全国排第19位。可见,企业法人单位成为拉动全区法人单位总数增长的绝对支撑力量。此外,机关事业法人5.19万个,比2008年增加0.45个,仅增长9.5%;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单位3.65万个,比2008年增加0.33万,仅增长9.9%。这两大领域的法人单位因受到政策法律的有效控制和市场化改革滞后的影响而增长相对低迷。
企业法人单位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62.8%,与2008年比,上升14.9个百分点;机关、事业法人单位占21.8%,下降8.8个百分点;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单位占15.4%,下降6.1个百分点(详见表2)。
(二)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产业布局看,基本单位进一步向第三产业集中的趋势明显。2013年末,全区从事第三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27.85万个,占全部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数的87.4%,与2008年比,单位数增长48.1%,占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法人单位20.32万家,占85.5%,比2008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可见,从经济活力和发展趋势来看,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必将成为GDP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
(三)基本单位行业分布相对集中
在二十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中,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分布相对集聚于五大门类,一是批发和零售业6.43万个,比2008年增长198.2%,占二、三产业法人单位27.1%,;二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4.94万个,比2008年增长157.7%,占20.8%;三是制造业2.42万个,比2008年增长22.9%,占10.2%;四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6万个,比2008年增长76.6%,占7.8%;五是教育1.83万个,比2008年增长11.3%,占7.7%。(详见表3)
(四)内资占绝对地位,私营企业发展迅速
2013年末,全区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14.92万个,比2008年增加7.51万个,增长101.3%。内资企业占99.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5%;外商投资企业占0.4%。内资企业中,私营企业10.43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69.9%,与2008年比,增长113.3%,占全部企业法人的比重上升3.9个百分点。与此相对应的是外资企业减少了5.6%,港、澳台企业成长也泛力,仅增长5.3%(详见表4)。
(五)基本单位地区分布集中度高
与2008年比,广西基本单位仍然集中在南宁、柳州、桂林和玉林4市。2013年末,4市法人单位12.86万个,占全区法人单位总量的比重超过了一半,达54.1%。与2008年比,四市拥有单位数的位次基本不变,比重又提高了1.9个百分点,这说明,广西经济活力和增长极过度依赖传统地区,与其余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详见表5)。
从经济区划分看,2013年末,北部湾经济区4市法人单位7.87万个,比2008年增长62.9%,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33.1%,比2008年末提高了1.9个百分点;桂西资源富集区3市法人单位3.84万个,比2008年增长40.7%,占16.2%,下降了1.5个百分点;西江经济带7市法人单位12.06万个,比2008年增长52.5%,占50.7%,下降了0.4个百分点。(详见表6)。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区域间单位数量差距较大
广西基本单位分布集中于南、柳、桂、玉4市,占了全区单位的半壁江山,其他地区特别是新设市的地区,单位较少,与2008年比,一些市的法人单位,特别是新设市的法人单位,如河池、来宾、崇左等市,占全区法人单位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全区最少单位的防城港市与最多单位的南宁市,法人单位相差6倍多,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未根本改观。
(二)企业法人比重偏小
2013年末,全区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14.92万个,比2008年增加7.51万个,增长101.3%。企业法人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62.8%,比全国低12.8个百分点。企业法人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在全国排第19位。
(三)小、微企业占比过高
近几年,受国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激励,广西小微企业发展迅速。2013年末,全区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4.26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高达95.6%。由于小微企业法人占比过高,从而影响全区营业收入的总量,进而导致企业平均产出水平偏低。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全区企业法人单位创造的营业收入为29689.00亿元(不含铁路、金融行业),平均每一企业年营业收入0.199亿元,营业收入总量在全国排第22位,户均排第28位。
(四)外商投资企业减少
从企业登记注册情况看,2013年未,外商投资企业669家,与2008年比,减少40家,比重下降5.6%。同时,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也极为低迷,与广西对外开放的重要地位和国家的预期形成较大反差,占企业法人的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
四、加快基本单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区域规划建设和实施行业合理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广西特色经济区规划的要求,充分发挥各地优势,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实施一批规划建设的重大项目,使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从而促进各区域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一是职能部门审批企(事)业单位时,应按照地区的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区域功能给予引导,在布局上既要考虑到区域需要,也要从区域间合理分工出发考虑全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合理布局;二是注重协调发展,在各区域间实现优势互补、各展所长、分工协作、共同繁荣,避免为争项目而进行的重复建设,以节约社会资源。
(二)加大第三产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力度。 引进一批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外来高端企业,提高全区旅游、居民服务、房地产、文化等产业的发展水平,激励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对现有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激励、引导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大力扶持内资和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一是完善内资和民营企业发展政策,对外资和内资企业一视同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拓宽民间投资领域;二是帮助民营企业研究发展战略和规范化经营,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三是政府对一些发展前景好、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生产技术和设备达到国际水平、规模较大、辐射能力强、品牌效益好的民营和内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增强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四是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对民营和内资企业的服务工作,依法保护民营和内资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 要优化环境,优质服务、规范收费,营造低成本、高效率、安全文明的投资环境,完善工业园、物流园、商圈的软硬件环境。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和渠道,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引进知名的大型企业,壮大经济总量,并带动全区企业提升竞争力。
注释:
[1] 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 小微企业: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精神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确定。本办法按照行业门类、大类、中类和组合类别,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或替代指标,将我国的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四种类型。
[3] 经济区的划分:
北部湾经济区4市(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
桂西资源富集区3市(河池、百色、崇左3市)
西江经济带7市(柳州、桂林、梧州、贵港、玉林、贺州、来宾7市)
(陈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