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塘区周海洋:精准识别 迈好扶贫第一步

15.12.2015  13:17

精准识别,迈好扶贫第一步

——记西乡塘区坛洛镇同富村第一书记周海洋

  早上8时,西乡塘区坛洛镇同富村第一书记周海洋便开车出发了,虽然精准识别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但他还是习惯了每天去村民家看看、坐坐。

  同富村分为8个村民小组,多年来,种植和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产业单一、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加上部分村民由于患病或残疾等原因,该村处于贫困状态。

  精准扶贫对同富村意义重大。10月20日起,一支由南宁市国土资源局作为后盾单位的扶贫专干、城区扶贫专干和村镇干部组成的精准识别工作队,进入该村开展工作,周海洋是其中一个小组的组长。

  电话约访  一户不少

  “家里有热水器吗?有电视机、电冰箱吗?”“你家有人出去打工吗?家里有几亩地?”……从10月21日开始,周海洋和队员们走村入户,每天都重复这几句话。根据村民的回答,他们不时在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上打勾,表内的调查项目包括住房情况、水田面积、收入情况等多达数十项内容。周海洋和队员们拎着3个袋子,一个装着厚厚的已完成调查的评估表,一个装着空表,还有一个装相机和笔等。周海洋告诉记者,相机主要用来拍摄村民家的场景和物件,作为今后复核的参考。

  早出晚归,是周海洋形容自己每天走村入户的状态:6时30分,在村民出门做农活前要赶到他们家中;晚上,要坚守至月光洒下,村民收工回家后。查看、询问、打分,从进门到完成识别一般需要近半个小时;顾不上喝一口水,他们又得重新踏上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赶往下一户村民家……对于这样的工作状态,周海洋坦言,虽然辛苦,但看到村民的签字确认,心里还是有着满满的成就感。

  在同富村,村民外出务工是很普遍的现象,这无异于给识别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迁就村民的时间,周海洋和队员们商量出了电话约访的好法子。“电话约访要比入户麻烦,我们要提前与村民预约,还要冒着被村民当骗子的风险。”周海洋笑言,虽然工作量要大一些,但能方便群众,还是很开心。

  满腔热情  温暖人心

  与记者同行的村干说,周海洋比起刚来那会儿,黑瘦了许多,“这两个月来,他每天都在走村入户,一刻也没有停过。

  在一次夜访中,大全坡卢明秀的身体状况引起了周海洋与队员们的注意。深入了解后他们发现,卢明秀幼年时右手臂被截肢,干不了农活,妻子于10年前去世了,16岁的儿子在南宁一所技术学校念书,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卢明秀的生活时刻牵挂着周海洋的心,只要晚上不加班,他就会到卢明秀家里坐坐,商量如何帮助他脱离贫困。

  同富村村支书卢平华告诉记者,村里现在还有部分道路没有硬化,道路泥泞,下雨天村民来回一脚泥是常有的现象;夏天家家户户洗衣服流出来的污水也影响了村里的卫生环境。“村里急需改善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眼见这样的情况,周海洋没有坐视不理,他积极将情况上报给城区扶贫办,得到的答复是会优先解决村里的道路问题。这让他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找准路子  要扶真贫

  在周海洋看来,同富村虽然是贫困村,但也有自身的优势条件,“村民的地多,人均3亩,如果能将土地流转出去,走合作社的新路子,村民脱贫也不是没有希望的”。另外,大全坡的队长李敏生自家种植了50亩生姜,去年的纯利润达30多万元,这也让周海洋看到了希望。经过发动鼓励,目前有意向的村民达50多户。

  “村民收入增加,收获更多的是生活的自信。”心中装着百姓,胸中装满热情,只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带领同富村群众脱贫致富,这是周海洋的最终目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开展精准识别入户调查工作中,坛洛镇各个行政村的第一书记工作队都采取白天下访、驻村夜访、电话询访的“三访”以及“提前预约”的方式开展精准识别工作,解决了农忙入户难找人、外出务工不见人的问题。当前,坛洛镇的精准识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该镇还将扎实做好审核、信息录入等工作,实施“九大扶贫工程”,确保全镇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 (记者 杨 盛)

编辑:梁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