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社会法治意识 提高依法治市水平
要深化法治南宁建设,推动法治南宁升级,提高依法治市水平,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为首府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要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要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工作,运用多载体、多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推进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法治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要让法治力量深入人心,除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外,还要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以及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形成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和法治氛围。
为此,南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研判:
领导干部带头学法 推进依法行政
“两年来,我们已经对1816名新提拔领导干部进行了任前法律知识考试。”采访时,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有光告诉记者,在推进法治南宁建设中,我市于2013年10月建立了非人大常委会任命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
法律考试每年集中进行一次,考试成绩将作为领导干部正式任职的重要依据,涵盖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2015年以来,我市更是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作为提高法治思维能力的重中之重,建立了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制度、各类干部法律培训制度、领导干部个人自学法律知识制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核登记制度。
我市还搭建了“法治南宁讲堂”学法平台,成立了由39位高等院校法学教师、市政法部门、研究机构具有较丰富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与律师组成了普法讲师团,定期开展法治宣讲活动。市政府坚持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每年春节过后第一次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形成常态;市委组织部把法治教育纳入市委党校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市依法治市办坚持每年举办1至2次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制度;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把法律知识学习纳入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和党风廉政教育工程,坚持每季度学法1次,市人大常委会也坚持会前学法制度。
与此同时,我市把“法治南宁讲堂”活动列入平安、法治南宁建设的考评内容。每年请全国著名大学校长、教授、专家在南宁法治讲堂作报告。
展望:
加快软硬件建设 推动法治南宁升级
提高全社会的法律素质,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和主导作用十分重要和关键。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也是续写新篇章全面推进法治南宁建设的重要阶段。
我市将不断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工作常态化,健全和完善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不断提高法治思维和素质。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农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重点对象 的学法用法,把宪法、法律学习重点列入学习内容,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内容,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事项,把法治观念强不强、法治素养好不好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因素。
我市将采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和市委关于推进法治南宁建设的实施意见,不断推进学法深入开展。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我市将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学法用法演讲、法治论坛、法治书画摄影作品展、法治文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法治宣传教育。
黄有光介绍,目前我市已开通了南宁普法网、“南宁在线”微信、“南宁普法”微博、南宁法制网、说法讲理、政法在线、政法之声、警方传真、小黑说交通、政风行风热线、1074投诉热线、“看法”等多个微信、微博、电视、广播、网站等学法用法平台。
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才能更有效地培育全民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保障人民群众自觉依法解决矛盾纠纷问题。因此,我市正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今年内,将完成12个县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04个乡镇司法所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的平台建设。
展望未来,至2020年,我市市、县(区)司法局将建立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一平台六中心”(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法治宣传中心、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安置帮教中心、社区矫正中心);乡镇(街道)建立综合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教育、矛盾纠纷化解、特殊人群管理“四个中心”;村和社区普遍建立法律服务工作室,并依托“互联网+”升级“12348”法律服务热线,实现城乡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化,形成群众有纠纷矛盾寻求法律帮助“城镇半小时、农村一小时”的公共法律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