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国务院颁布《壮文方案》60周年暨壮文推行工作成就展开展 看照片观物件 了解壮语文发展

27.11.2017  22:08

壮汉双语教育教辅读物

市民在成就展上参观60年来壮语文发展的相关物件 本报记者 赖有光 摄


本报讯(记者 赖有光)昨日,纪念国务院颁布《壮文方案》60周年暨壮文推行工作成就展在广西图书馆举行。区、市、县有关部门领导,壮文专家学者、老壮文工作者,壮汉双语学校和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师生代表及南宁市群众代表等1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这次成就展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图片、实物,先后征集到了数千张图片和物件。主办方从中精选了一批图片和展品,从多个视角充分展现60年来壮语文发展取得的成就。一幅幅弥足珍贵的照片,串接起壮文的发展脉络,再现了各个时期壮语文工作的难忘瞬间。

成就展共分为六个专题。“字法自然 绵延千年”专题介绍了壮文的产生与发展。早在先秦远古时期,壮族先民就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符号。大约于隋唐时期,壮族地区产生了古壮字。这种与汉文有别的文字,壮语称为Sawndip,意思是“生的字”,又称“方块壮字”,用于民间记录、保存神话故事、歌谣、谚语、剧本、碑刻、药方、家谱、契约等。由于古壮字地区差别较大,缺乏规范,各地壮族之间无法形成统一的壮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在国家的帮助下,语言研究工作者创制了一套拉丁字母拼音壮文,受到壮族人民的欢迎。

阳光雨露 亲切关怀”专题展示了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壮文得到稳步发展,壮语文独特优势也得到发挥,社会综合效益显著,壮族群众广泛的民族认同感和强烈的国家归属感以及道义责任担当,确保了广西长期稳定与祖国南疆边境安宁。

多措并举 稳步推进”反映了60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壮语文推行使用工作在困难中起步,在曲折中前行,在改革中奋进,逐步走出了一条壮汉双语和谐发展之路。

物以载文 承古传今”专题展示了壮文创制初期带有壮文的各种证书、牌匾等老照片和当前壮文的社会应用不断得到新拓展的情况,记录了壮文的发展历程。

先行先试 南宁壮语文工作亮点纷呈”专题介绍了首府南宁壮语文工作取得的成绩。

不忘初心 筑梦未来”专题体现了来自区内外壮语文工作者、专家、民间热心人士对未来壮文发展的美好憧憬与祝福。

此外,本次展览还设有实物展柜和触控机。实物展柜展出的是壮文的新闻出版物、壮文学习使用的老物件。触控机分别以“图说壮文”“数说壮文”“话说壮文”“民族遗珍”“译海拾贝”等专题,生动地呈现壮语文工作喜人的成果,传播壮语文基础知识,宣传民族语文政策法规,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直观地认识壮语文、了解壮语文工作。

本次成就展从11月24日至12月6日在广西图书馆展出,欢迎公众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