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西夏学——一位法国青年学者的十年“西夏路”
新华网银川10月2日电(记者艾福梅)只因在浩瀚的书海中惊鸿一瞥,一位法国青年学者因此情系西夏学,用青春十年为千年前的神秘西夏王朝写下自己的“注脚”。
今年34岁的罗曼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目前执教于法国阿尔多瓦大学中文系,为法国大学生教授中国历史。在教书之余,他还是一名西夏学者。
中学时代,罗曼就开始学中文,高一时第一次随团到了中国北京。古老的长城、故宫给年轻的罗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每年暑假,他都争取机会到中国来参观游玩。由于能讲流利中文,罗曼常与带队老师申请单独行动,不再每次都是故宫、长城等,而是深入到中国文化和百姓生活中。
2003年,罗曼获得到南京大学进修汉语的机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本西夏文残片集,对于上面纷繁复杂的西夏文字一见倾心。而在通过书籍了解到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存在189年的西夏王朝的故事后,他更是着迷了。
从此,他的时间多半给了西夏学。就连最重要的博士论文,罗曼也选择了西夏学课题,而且导师之一是中国著名的西夏学者李范文,这也让他与这位西夏文字破译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鼎盛时期曾与两宋、辽、金鼎足而立,自公元1038年起经历了近200年的统治,于1227年被蒙古军队灭亡。
罗曼告诉记者,2006年,为更了解西夏,他专门申请到西夏故地宁夏银川求学半载,几乎走遍了这里能找到的所有西夏遗迹。
今年8月底,罗曼在甘肃张掖参加完第四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后,专程赶到宁夏银川,拜访恩师,重访西夏故都。
“这些年,我到过银川很多次,每次来我都会去西夏王陵,每次去看都有新的收获。这正是我在法国做西夏学研究所缺失的。”罗曼说。
研究西夏,不可能不懂西夏文字,罗曼也不例外。在李范文先生的指导下,他终于学会了西夏文字。有一年暑假,他陪同父亲到甘肃敦煌旅游,因为该景点对普通游客仅开放几个洞窟,罗曼觉得非常不过瘾。于是,他找到莫高窟的负责人,告诉对方他是研究西夏学的,希望对方能提供方便让他再看几个西夏色彩较浓的洞窟。
“当时那位负责人一点都不相信我,法国还有研究西夏学的?我就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几个西夏文字,这位负责人终于相信了,我也得偿所愿。”说起这件事,罗曼很是自豪。
与俄罗斯、英国、日本一样,法国的国家图书馆也收藏了不少西夏文残片。目前这些残片就是罗曼研究的主体。
1908年,法国探险家伯希和在敦煌两个洞窟中发现了两百多张西夏文残片,并将他们带回法国,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东方文献资料部。
“后来,法国国家图书馆又在库藏中发现了一批从未拿出来的西夏文残片,共计28张。当年东方文献资料部的负责人知道我是做西夏研究的博士生,就告诉了我这些资料的存在,并允许我对它们进行研究。”罗曼说。
从2013年至今,罗曼一直在对这些残片进行研究。而他参加第四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提交的论文就是关于这些残片的。
“28张残片大多数来自西夏文《地藏菩萨本原愿经》,我对每一张残片进行了考证,名称、出版年份、文字内容等,”罗曼说,这篇题为《法国国家图书馆西夏文文献中新整理的残片》论文是他最近两年研究的成果之一,陆续还会有其他成果在中国期刊上发表。
“西夏学现在在中国很火,每次来跟同行们交流都能学到很多东西。在法国,包括我在内仅有两人研究西夏学,还是挺孤独的。”他说。
罗曼说,世界上现存五个“西夏文文献宝库”,他会努力解读法国这个文献宝库的西夏资料。“我自己也说不上为什么喜欢西夏学,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西夏王朝只是很短暂的一段,但我就是喜欢,也许这就是缘分。”
【 编辑:邓达 作者:艾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