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练三伏正当时(体坛观澜)
盛夏已至,初伏将尽。不让炎炎热浪的,还有体育锻炼的红火。
对此感触最深的,可能是忽然间有了大把时间的孩子。平日“修文”,暑期“习武”的日程表,让针对青少年的体育培训班迎来商机。
昼长夜短的天候,也让素有运动习惯的各年龄段人群格外活跃。走出家门,晨练夜跑,让夏天的街巷社区平添许多人气。
“夏练三伏”,是前人的生活智慧,也确有科学依据。据研究,酷热天气下锻炼,能提高人的肌体耐热能力,也对呼吸、消化、内分泌等系统功能有促进改善作用。
近些年,这句老话被反复重提,也是健身意识深入人心的必然结果。暑假从“小课堂”走进运动场,是家长们将“习得文武艺”摆在对等位置后的选择;夏天从“空调房”走进健身房,是人们对“身体是自己的”有了更深刻认识后的决定。
当然,凡事过犹不及。盛夏时节,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尤其当环境气温达到一定程度时,易使人产生中暑症状。体育锻炼更需注意,时间莫过早,强度要控制,补水需适量,练后有忌讳。
如何规避运动损伤,如何提高锻炼效果?相关的专业知识,普通群众或许并不详悉,还得专业人士从旁协助和指导。而这一点,在出现多起备受关注的运动事故之后,也渐渐受到重视。入夏后,各地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密集开展;近年来,提示运动风险、倡导适度锻炼的声音越发多地见诸报端……
很多环节固然尚有待完善,但全民健身的“保险带”“安全绳”正日趋牢固。
民间体育运动的火热,也给体育竞技创造了契机。中国篮协牵头推广的中国三对三篮球联赛在这个夏天落地,多个大区赛如火如荼进行,全国总决赛的优胜方还可获得参加国家三人篮球队集训选拔的机会。以活动、赛事点燃群众体育的热情,服务大众之余更与竞技体育互动,为“夏练三伏”增添了新的含义。
在朋友圈比拼健步里程,晒出腹肌照片,寻找运动同好……健身越发“时尚”的当下,运动将更熨帖地融入生活,即使滚滚热浪也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