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外滩踩踏事件敲响体育场馆安全警钟

04.01.2015  00:08

  新华网上海1月3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朱翃王子江)悲喜有时只在转瞬之间,一步之遥。2014年12月31日夜,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件,已致36人死亡,49人受伤。这一悲剧同样给常常上演人潮汹涌的体育场馆敲响了安全警钟。

  哪一个赛事主办方不想活动热热闹闹,哪一位运动员不希望体育场座无虚席,但精彩激烈、热闹非凡的背后,来不得半点马虎的是赛场的安全保障工作。从排队入场的秩序到场馆通道的畅通,从球迷看台的秩序到意外情况的及时处置,任何一点的失误面对成千上万的人群都将造成不可估计的灾难。哪怕少了一排栏杆,或是漏了一个水瓶或一个打火机,都可能是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不要以为体育圈的踩踏事件距离我们很遥远。2013年6月20日,“万人迷”贝克汉姆一行到上海同济大学参加足球互动活动,由于现场观众人数过多,一度因上千名学生涌向球场而在通道附近发生了踩踏事故,所幸只造成了六人受伤,并未酿成惨剧。

  放眼全球,体育场馆尤其是足球场发生踩踏事故屡见不鲜。1989年4月,英国利物浦(数据) 队与诺丁汉森林队在希尔斯堡球场的比赛造成球迷踩踏事件,96名球迷死亡的“希尔斯堡惨案”震惊全球;1996年在危地马拉足球场观看法国世界杯预选赛的球迷遭遇踩踏事件,90人不幸遇难;2006年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体育场外发生一起造成71人死亡的踩踏惨剧,起因是人群拥入体育场参加一档游戏节目。

  精彩的赛事往往能吸引观众蜂拥而至,一旦出现精彩进球或主队失利的情况,球迷们往往会被兴奋或愤怒冲昏头脑,不理智的发泄却需要付出鲜血乃至生命的代价。

  要让广大百姓“高高兴兴观赛,平平安安回家”,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主办方制定完善的安保流程和应急处置预案,安保力量宁可多配不能缺少;另一方面,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也需要提高,一旦进入空间有限、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留心出口和紧急通道,并在进出时听从安保人员的指挥。

  安全意识再怎样强调都不能厌烦,安全责任再怎么细化也都不为过。不要让麻痹大意造成阴阳两隔的悲剧,也不要再让悲剧成为安全性教育的推动力。祈愿上海的城市之痛成为大家汲取教训、完善制度、弥补漏洞和改进管理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