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二维码扫墓”来移风易俗
“未来扫墓,直接扫二维码”将不再是网络段子,我市一陵园将二维码印到了逝者墓碑上。3月29日上午,永川区白塔园负责人介绍,为方便家属祭扫,该陵园的花坛旁、大树下将竖立铜牌,上面印着逝者姓名以及二维码,好似一张逝者的名片。(3月30日《重庆晚报》)
扫墓真的变成了“扫墓”,扫二维码后,会进入网上纪念墙,上面有逝者姓名、生平简介、生前照片、足迹、印象评价、纪念日志等板块,亲友上传图片以及相关的缅怀文字来缅怀故人,就可以完成指尖祭扫。电脑与手机微信都可以进行指尖祭扫。今后,二维码扫墓,将逐渐在重庆主城各大陵园推广。
人们去祭拜逝去亲人,可以并不用亲自到墓地,在网上就可以完成祭扫,如果想去墓地,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扫墓,可以免却焚香燃烛、点炮烧纸给空气带来污染,这样的扫墓方式节能环保,又新潮时尚,完全可以更大范围推广。
雾霾成了人们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阴霾,大气重污染常常莅临,让人们生活其中身心俱伤。马上就到清明节,各地民众已经开始纷纷去扫墓,传统祭扫方式还是占主流。所以,一到清明时节,墓园必是烟雾弥漫,爆竹声四起,为PM2.5爆表作“贡献”。祭拜先人,主要还是为了对先人们的感恩,感谢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感谢他们生养了我们,没有祖先,哪会有我们存在于世,又哪会有我们的子子孙孙?
之所以要焚香燃烛、点炮烧纸,重要的是一种纪念方式,如果给民众更多祭拜方式的选择,而其他的方式既节能环保,又可以更方便于民众祭拜,也不至于让民众的思念之情无处寄托,人们也会慢慢选择这种于人于己都有益的方式祭拜。
但很多职能部门在殡葬改革的软硬件层面,并没有下足功夫,如2013年中国殡仪馆数量1784个,仅比1984年的1549个增加了235个,年均新增不到8个,比目前中国2800个县级行政区县均1个还差1016个,只有少数一些地方火葬及集中办丧有补贴,一些选择生态葬、选择死后不留遗体逝者并没有很好的去处,这些逝者的亲属,并得不到多少国家的补助,也不能体会到多少荣耀感……在这种情况下,民众自然不会选择配合殡葬改革。一些陈腐观念还影响着民众的思想,人们逝世后,还会大操大办,风光大葬,清明节祭祖,也还是烟雾缭绕,爆竹四起,甚至每到清明节,还常常因民众祭祖引发山林大火。
多一些二维码扫墓这样与时俱进的扫墓方法,满足民众清明扫墓的需求,契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又节能环保,可以带动传统习俗与时俱进,进而推动殡葬改革的进行,从而移风易俗,改变人们头脑中沿袭千年的固有观念,接受先进的现代殡葬观,让民众与逝去亲人能在一种有裨于现代生活的祭祀与纪念方式中得以“共存”。(戴先任)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