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归来》的改编真的成功吗

16.07.2015  14:50

  《大圣归来》赶上了一个“好档期”,烂片当道,惨不忍睹,很多观众给予了该片较高的评价。在票房与口碑的鼓励下,片方趁热打铁宣布将拍续集。对于该片的真实质量,《大圣归来》的导演田晓鹏有清醒的认识,“国人可能压抑得太久,看到一个还凑合的东西,就过分褒奖”。在得到承认的时候不沾沾自喜,也不夸大其实,这会保证创作者在进行续集创作的时候,头脑会更清晰、冷静,更懂得怎么扬长避短。

  《大圣归来》的优点显而易见:角色造型突出,抓住观众眼球;画面在略显刺激血腥的同时注重细节刻画,令人对其技术水平刮目相看;高潮戏部分严格按照好莱坞标准推进——终极BOSS战、泪点煽情、英雄主义烘托,让观众产生俨然观看一部美国动画大片的感觉;此外,在创作上该片也算摆脱了《西游记》题材的呆板,和《西游降魔篇》大致可以归类于同一个风格。

  在剧情与寓意方面,《大圣归来》向上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以江流儿(小唐僧)为主视角展开的叙事,在前面的情节偏于童稚化,有些无聊与空洞,与后面的重口味场面也有失协调;电影的主题是飘忽、含糊的,看完之后并不明白它在说啥,属于典型的技术质量高过故事质量的作品;过度依赖好莱坞经验,太看重形式上的表现手法,对角色内心情感缺乏深度挖掘,原著精神丢失过量,让《大圣归来》在拥有视觉刺激之后,失去了文化共鸣。

  综合来看,《大圣归来》算是一次在及格分之上的经典改编,它解决了一直束缚经典改编的形式问题和技术桎梏,大胆的形象设计与比肩好莱坞的制作水准,能够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大圣归来》为国产片以后的经典改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和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它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会提醒更多想借助IP实现创作与市场野心的从业者,在改编过程中,要分外注意——借鉴好莱坞重要,独创性更重要。

  动画大片制作目前已经不存在很高的技术壁垒,每一次技术方面的更新换代,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共享到产业相关的各家公司。说白了就是只要有钱有人,中国企业一样会创造出和好莱坞同等质量的画面,这也是为什么好莱坞近年频繁在中国寻找动画片代工企业的原因。但国内电影从业者要明白,拥有了技术武器之后,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电影创作的核心,只有创作观念也保持同等频率的更新换代,用优质的故事创意来匹配一流的技术、技巧,才能拿出真正让观众叫好的作品。

  《大圣归来》创作者是了解当下市场环境的,他们知道,孙悟空的故事有着强大的魅力和市场号召力。《大圣归来》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作的,并且是第一部把西游文化与好莱坞模式密切结合的电影。这将是以后经典改编的一个路线,甚至是唯一路线。

  但只把诞生于传统文化土壤中的神话巨著,简单地撮合于好莱坞作品的形式与技术当中,只能带来暂时的荣耀。在皮囊方面掌握好莱坞的基本规律,这是无可指摘甚至值得大力鼓励的,但独创最重要。所谓的独创,特指以下三个层面:电影符合中国观众的心理;经过时间洗练最终留下来的中国元素是什么;如何让这些元素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继续熠熠生辉。

  众所周知好莱坞电影的套路:个人英雄主义,家庭利益与国家利益一样至高无上,追求大团圆式的结尾。那么中国电影的套路是什么,找不到答案之前,暂时使用好莱坞套路是可以的,但最终还是要摸索出本土化的电影创作模式。不管这个模式最终怎样呈现出来,但我们评价它成不成功,必须要满足这些条件:电影真的好看,故事真的有新意,作品有国际视野但骨子里是中国特产,如此才值得我们自豪。(韩浩月)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