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城市落户:总量控制严格 加分项目繁多
积分落户有多难?居住证能享受哪些同城待遇?
——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出台一周年追踪
近日,北京市相关部门表示,2015年下半年将出台居住证制度,稳妥推进积分落户政策,引发社会关注。
刚刚过去的7月30日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发布一周年。据“新华视点”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20个省区市相继出台了与国务院相衔接的改革意见。根据新的意见,不同规模的城市户口迁移难度呈分化态势,积分落户制度正成为特大城市严控人口的“标配”政策,而居住证的“福利清单”也开始显现雏形。
北京政策“破冰”,如何兼顾人性化管理和人口控制目标?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卢彦7月下旬表示,2015年下半年,北京将研究制定城六区人口调控的政策和制度,努力早见成效。同时,出台居住证制度,稳妥推进积分落户政策。据了解,北京市已将《居住证管理办法》列入2015年立法计划中力争完成的项目。
2014年底常住人口达到2151.6万人的北京,是国内户籍制度管理最为严格的城市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要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在此背景下,北京的户籍政策动态备受关注。
事实上,在此次“破冰”之前,北京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2003年,北京出台了工作居住证制度,主要是面向优秀人才。2015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更是将北京通州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据了解,该试点方案以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设置积分分值,达到一定分值的可以申请落户。不过,为了配合北京“控人口”的战略和政策,通州试点的具体操作办法仍在研究当中。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表示,通州区是北京行政副中心,控人口对北京来说是硬任务,不能因为积分落户而受到“冲击”。积分落户顺应人口迁徙管理人性化的大趋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是对于北京而言,人口调控是更为重要的现实目标,两者都不能偏废。
记者发现,在北京谨慎推进政策的同时,其周边的河北省,在制定户籍制度的改革意见时,对于首都周边城镇的落户条件,甚至要比国务院的意见更加严格。
根据河北版意见,与全国其他小城镇取消各项限制全面放开落户相比,要想在首都周边的廊坊市市区、三河市市区及下辖建制镇、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永清县、固安县政府驻地镇及其他建制镇落户,外来人口不仅要有合法稳定职业并有合法稳定住所,还要参加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这意味着,即便在北京周边的河北小城镇落户也有一定难度。
中小城市落户难度降低,城区人口300万以上城市依旧控制严格
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出台一年以来,户口迁移特别是落户城市的难度是否降低了?
根据记者统计分析,在公开披露的20份省级意见中,已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基本没有门槛。只要公民有意愿、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在小城市哪怕是租房子都可以落户;而中等城市,目前在有序放开落户限制;大城市也在降低落户门槛。
国务院的意见中曾提出,对落户大城市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5年。但记者统计发现,在地方版意见中,不少西部省份对落户大中城市并没有提出参加社会保险的具体时间限制。而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对应的标准也仅为一年。
不过,与中小城市落户难度降低相比,城区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及超大城市,在积分落户政策普遍出台的背景下,落户依旧严格。
国务院意见中的一个重要思路是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出要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现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
记者发现,目前的20份省级改革意见中,有一半提出省内有城市需要出台积分落户政策。另外,此前上海、天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杭州等已经实施或正在试点积分落户政策。
大城市的落户严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总量控制较为严格。在天津滨海新区,《天津市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自2014年初试行以来,取得居住证的13万多人中,通过积分落户办理落户手续的仅有1000多人。广州今年落户指标也只有约5000个。
--积分落户政策对“时间”要求较高。其中一些城市对外来人口在当地的纳税、参加社会保险时间有严格要求。根据上海的相关政策,符合一定条件的居民实现居住证转办户籍的年限一般为7年,今年7月上海发布的《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规定,部分人才的居住证转办户籍年限可缩短,但最短也要2年。杭州的试点中,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居住年限也是积分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些城市对积分落户申请人学历、职称要求严格,加分项目繁多。在北京、上海等地此前出台的政策中,均出现过“中级职称以上”的要求。在深圳的积分落户政策中,还将献血、义工、慈善、拥有专利等也列入加分项。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表示,居住证积分落户实际上是一种“条件户籍”制度。传统的落户条件包括投资、买房、技术贡献等,实行积分制后,整个评价指标体系更具弹性,也更有综合性,从这个角度看是一种进步。
持居住证能享受多少同城待遇?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去年表示,居住证制度是一个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就是为了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解决那些已经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持居住证的流动人口,能在多大程度上享受与所在城市市民同等的待遇?
去年底,国务院法制办已经公开的《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初步列出了居住证持有人今后可以享有的公共服务。再加上广东省、天津市、深圳市等地此前已出台的居住证制度,初步形成了居住证的“权利清单”:
首先是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包括居住证持有人将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
其次,与时间挂钩逐步享受到的权利。以连续居住年限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为条件,居住证持有人将逐步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权利。
另外,是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高考的权利。结合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居住证持有人将逐步享有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
在广东省、天津市、深圳市已出台的居住证制度中,广东省政策规定的权利最详细。广东省引进人才实行《广东省居住证》暂行办法,共列出15条待遇,持有居住证的境内人员在符合资格条件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报名参加广东省内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而天津的居住证制度规定,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在天津考驾照,也可以申请承租公共租赁住房、购买限价商品房、购买所在单位自建的经济适用住房等。
在备受关注的随迁子女参加中高考问题上,目前20份省级意见中,仅有新疆对实现权利的时间条件做出明确。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满四年以上、父母参加社会保险满三年为基本条件,即可逐步享有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
专家表示,原来流动人口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很难享受到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而居住证制度,就是为了在城镇发展满足自身公共服务需求的情况下,逐步让流动人口可以享受到这些权利和便利,同时可以对城市需要的不同人口起到引导作用。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表示,由于居住证制度和积分落户政策导致流动人口享受待遇不同,特别体现在教育、医疗等服务上,将对人口的迁徙起到引导作用,给社会带来深刻影响。(记者孔祥鑫、周蕊、关桂峰参与采写)(记者杨毅沉、何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