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阶段花钱有些没谱 学点"理财经"捂住小钱包
大学新阶段,学点“理财经”
广西新闻网 -广西日报记者 罗 琦 实习生 吴昌桥
时至11月,一批大学新人已度过了两个多月的大学生活。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的他们,也开始了第一次正式管理自己的财务。
那么,当前我区大学新生有着怎样的消费习惯,消费中存在哪些问题,他们该如何在独立生活中学会理性理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和调查。
1
新生无奈
自己当家,花钱有些没谱
“进入大学后,买的东西远比想象中的要多,许多因素都没考虑到,花销一下子就超支了。”近日,广西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新生小杨有些“烦心”。
小杨入学后,除了要购买基本的生活用品及学习用品外,还需要购买专业所需的正装、高跟鞋和化妆品等。此外,在美食的诱惑下,她平均每月的零食花销接近800元。
如此一来,她入学第一个月就成为了“月光族”,“高中时伙食费是按周给的,时间短所以开支很好控制,但到了大学,父母是按月给的,突然有那么多钱在身上自己一下子就控制不住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手握“财政大权”的大学新生进入大学不久就成为“月光族”的情况并不鲜见。请客、聚餐、外出游玩……频繁的课外活动,让新生们无所适从,再加上校内名目繁多的学生活动,钱包自然不负重荷。
“宿舍里的同学晚上都会一起聚餐,每次都要花一大笔钱……”新生小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入学时他单单是参加同学聚会就花费了400余元,聚会成了他的各项开支中最大的一项。为应付花销,入学第一个月后,他不得不向父母额外“申请”了2000元。
相比之下,一些新生的超支原因则更显无奈。在桂林一高校就读的新生小陈告诉记者,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购买生活用品时往往被一些奸商所忽悠,有些商贩表面上是方便新生,但其实都做着高利润的生意。
“刚进学校时看到校道上有人在摆地摊,我买了一张席子和一床棉被,花了160元。结果跟外面的商店一比,两样东西一共被坑了50元钱。”说起此事,小陈有些无奈。一些新生在购买生活用品时,时常遇到不良商贩,花了钱却买不到真货,导致二次购买,产生透支。
除了超支现象外,新生消费时的“攀比”与“无节制”也引人关注。广西大学学生小蒋告诉记者,她在担任新生班级辅导员时发现,不少新生比较热衷于追求奢侈品,“追求高品质手机、衣服、包包,这种情况太多了。”
而让小蒋更为惊讶的是,一到节假日,哪怕只有两三天的假期,也会有新生买机票回家,“这一去一回,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