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夫妻自立自强不“等靠要” 给儿女树立好榜样

22.09.2016  10:03

  黄锦貂加工网球,一针一线很用心

  年近四旬的黄锦貂是一名聋哑人,家住马山县林圩镇大塘村大唐屯,在精准识别过程中被确定为贫困户,他与腿脚不便的妻子育有一对儿女,均在当地学校上小学。为了让儿女过得好一点,近年来夫妻俩购回了一台小机械,加入到手工制作网球的行列中来。“我们靠做这个来补贴家用。”黄锦貂的妻子说,丈夫手劲比较大,负责给球穿线,她手巧一些,负责给上好线的球做一些裁剪,加工一个球可以赚取1.2元,夫妻俩10分钟左右就可以做好一个,每个月可以做1000个左右,能赚1000多元。

  夫妻俩合作加工手工网球

  9月15日正值中秋节,下午5时许,早早吃过晚饭的村民们聚集在黄锦貂叔叔家的房屋前拉家常,此时,在人群中的黄锦貂夫妻俩正在一个小机械上加工网球。记者注意到,坐在机械前的是黄锦貂,在他的身旁有一个小桶,桶中装的是白色半成品小球,小球内部是一个圆形的塑胶球体,外边套上一层白色的皮,皮上已经穿了洞,并缠绕着两根红线,红线的尽头是两根长针。黄锦貂的妻子告诉记者,夫妻俩要做的工作就是用手将白色皮缝在球体上。

  只见黄锦貂的将白色球拿在手上,将红线拉开,放到用于固定的小机械上,然后用双手将针对着白色的皮上穿线拉紧,期间不断调整球体的位置,再重复,这样的动作重复五六十次后,白色的皮便紧紧附在球体上,整个过程大概需要10分钟的时间。套好皮后,球体便送到妻子的手中,黄锦貂的妻子需要用剪刀将剩余的线剪断,并将外置的红线植入球体内。“他手太大了,做不了这个工,就由我来做了。”黄锦貂的妻子说,手工加工一个球可以给他们带来1.2元左右的收入,每个月夫妻俩利用闲暇的时间可以加工1000个左右,这可以给他们带来1000多元的收入,钱虽然不多,却也可以补贴家用。

  身残志不残给儿女做榜样

  在黄锦貂给白色球体穿线的过程中,在外务工回乡过节的村民不断对他竖起大拇指,以示钦佩。每每看到有人夸赞他,黄锦貂会不好意思,不自觉地打起谦虚的手势,并开心地笑起来。

  据黄锦貂的堂弟黄锦囊介绍,堂哥小时候因病致聋哑,由其大伯带大,其成家后,大伯也协助夫妻俩养家,几年前大伯过世,家庭收入锐减,一家人生活变得拮据起来。后来黄锦貂夫妻俩在各级政府和当地的村民帮助下,四处打零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赚取钱物养育一对儿女。该镇一名承包人承包了用于制作网球的白色球体,黄锦貂从其手中领取用于加工的半成品,经缝制加工后,再送到承包人手上,以此赚取报酬。

  黄锦囊称,这些年来,堂哥黄锦貂一家人生活虽然艰辛,但也其乐融融。“也不能完全‘等靠要’,能做的我们都做,这样他们(一对儿女)也能过得好一点。”黄锦貂的妻子说,夫妻俩是因残致贫,但必须坚持身残志不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言传身教给儿女,希望他们长大成人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编辑: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