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客]李敬湘: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影响深远
李敬湘
广西大学商学院教授 经济学博士
中国人民银行4日晚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0.5%,而农村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再降低0.5%,立即引起巨大反响。
理解此次央行政策调整,首先要看大背景。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陷入了空前严重的大危机。随后,中国出台了4万亿的财政刺激方案,同时实施宽松的货币和信贷政策。2009年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达到29%,2010-2011年我国的信贷规模达到22万亿的历史天量。宽松的财政、货币和信贷政策,不仅导致通货膨胀、资产泡沫和严重过剩的产能,而且为后来的经济调整埋下了伏笔。
2010年开始,国家开始紧缩货币金融政策,2011年,央行采取严厉的紧缩政策,数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息率。中国经济在2013-2014年稍有缓和。
但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在2013年秋季宣布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这一政策,意味着全球流动性的减少,美元走强,全球市场需求走低,大宗商品和各国资产价格调整。受此影响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出现资本流出,经济调整,面临越来越大的通货紧缩压力。
而我国由于全面的产能过剩,由于银根的过度紧缩和市场需求的不足,各种工业品的价格和资源价格长期下降,通货紧缩的压力更大。2014年4、6月,央行连续两次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11月22日又降低利率,也没能阻止经济继续下行的趋势:各项经济数据仍旧持续走弱,其中,2015年1月反映宏观经济景气状态的指标——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低到50荣枯线以下。
所以,此时央行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目的是为了提振市场需求,降低市场融资成本,稳定实体经济。
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将影响深远:
——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形势。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货币供应,刺激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阻止生产、投资的进一步滑坡,预防、遏制经济危机的爆发,降低其可能的负面影响。
——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从而增加产品市场、期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购买力。购买力的增加会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各类投资品的价格回升,推动证券市场股票和债市走牛。
预计此轮政策放宽之后,煤炭、有色、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价格调整有可能告一段落,出现价格反弹。2014年开始的楼市调整也会暂时结束,出现回暖。上证指数和债市价格继续上涨——其中,受降准影响最大的地产、金融、有色、煤炭等股票价格近期会大幅上涨。
需要指出的是,造成当前中国经济困难的深层原因是产能过剩、资产泡沫、影子银行的风险和世界经济调整构成的多重挑战。单纯的货币政策可以缓和系统性风险,但是,不可能消除系统性的风险。只有深层的制度改革和结构转型、产业升级,才可以避免日益临近的经济危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华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