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被夺走爱?独生子女遭遇“二孩”焦虑
正当“单独二孩”政策全面落地之际,近日,一则“13岁女孩以自杀逼父母放弃二孩”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事实上,这并非孤例。有专家指出,类似悲剧折射出家庭教育的缺位,父母应从中汲取教训,以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
“独生子女”的焦虑
《武汉晚报》18日消息,国家“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因家庭经济条件好,当地一名44岁的家庭主妇成功怀孕。然而,其13岁的女儿雯雯(化名)在得知母亲备生二胎后以“逃学”、“自杀”相威胁,曾尝试割腕。最终,这位怀有13周零5天身孕的母亲不得不含泪终止妊娠。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孤例。早在2013年底,南京一名9岁女童在听闻奶奶让妈妈生二胎后离家出走;2014年,杭州一位17岁女生因得知父母要生二胎无心上学,患上严重焦虑症;同年,西安一名14岁少年因担心1岁半的妹妹夺走父母的爱,最终竟将其杀害,且连称不后悔……
近来,相关话题引发网友热议。微博网友@内个苹果 表示,“怀孕前没跟女儿沟通好,家长觉得生孩子是自己的事情,并没有将女儿当成家庭成员平等看待。老二出生必将对老大的生活造成影响,怎么能不征求她的意见呢?”
对于这种被横刀夺爱的焦虑,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网友@改掉拖延症好不好嘛- 表示,天生的血缘拆不散,“什么东西都是越分越少的,唯有爱是越分越多的。”
分析称,类似的悲剧,无疑折射出“一孩”对于“失宠”的焦虑心态。有心理医生指出,子女对于父母生二胎的排他情绪属于正常反应,家长需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家长需要在分配爱的时候,做到“一碗水端平”。
家长的“私心”?
针对此次“逼母弃二孩”事件,也有网友对独生女“雯雯”表示同情。
网友@Enrique-Davinci 提到,44岁了还要拼个男孩,这不能完全排除中国人重男轻女思想的观念的作用,“别不承认,大多数生二胎的就是想生男孩”。网友@叮铛猫月野兔 则进一步指出,“头胎为‘独生女’,是敏感又弱势的群体”。
网友@Sussie要被九太太掰弯了 则替雯雯算了一笔账:母亲44岁生二胎,60岁时第二个孩子才15岁,姐姐已28岁,岂不是当姐又当妈?或许,那个时候雯雯还有自己的家庭要支撑。
对此,一位来自河南郑州的“60后”洪越美(化名)表达了她的不解。作为五个孩子中的长女,在她看来,自己从小把弟弟们拉扯大很艰辛,但恰是每个家庭成员的齐心协力,才得以度过生活上的难关,“虽然辛苦,可是苦尽甘来,人多力量大。”
但洪越美的“90后”女儿却与母亲持相反观点。她认为,当社会救济政策和养老措施逐渐健全,“养儿防老”的观念则趋于陈旧。她还表示,虽然能够理解这种“姐娘”的奉献精神,但如此生活着实太过辛苦。
此外,有观点认为,生多生少,关键还是在优育。微博网友@幸福如猫起舞 认为,家长不要一味地认为多生一个、让孩子有个伴,就是为之前的孩子好。并非每个父母都懂得教育孩子,更何况要平衡两个。要先学会教育,再要孩子。
极端个例折射家庭教育缺位
在“逼母弃二孩”事件中,家庭教育的缺位被指为“元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当培养孩子从小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习惯,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而非一味地强调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以考试成绩为重的观念。
“我们所讲的‘爱’,是爱所有的人,而非将爱集中于一人。”顾明远认为,父母应当对家长教育的缺位有所反思,以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
有声音指出,家庭、学校和社会普遍缺乏对孩子进行珍爱生命方面的教育。另有评论认为,“重男轻女、养儿防老,迎接新生命,不是一笔稳赚的买卖。顾此失彼的爱是伤害,更是自酿的苦酒。”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向中新网记者表示,“逼母弃二孩”,从传统观念上讲,与孝道相悖。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引导,某种程度上则是父母自食其果。
2015年1月,国家卫计委表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近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其中92万对获得批复,这一数字符合预期。官方同时预计,2015年的申请数较2014年会有所上升。
对此,夏学銮表示,“虽然社会有了政策准备,但家庭同时也需要做好‘准备’。” (陈伊昕)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