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全力守好从“农田到餐桌”的首道防线

07.08.2018  17:31

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在广西钦州茅尾海大蚝种苗基地检查钦州大蚝生产情况。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规范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保障。7月18日至21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带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在广西进行为期4天的执法检查工作。据了解,这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自2006年施行以来的首次执法检查。

在桂期间,执法检查组先后来到钦州、崇左、凭祥、南宁四地,对大蚝、甘蔗、火龙果、杏鲍菇等标准化生产基地,屠宰和肉类加工公司,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多个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所)等进行实地检查。

在进行实地检查以及听取自治区情况汇报后,吉炳轩指出,近年来,广西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不论是农业绿色发展意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还是农产品市场管理意识都很强。在具体工作中,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从根本上保障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同时注重农产品基地建设,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应该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还要继续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狠抓源头

政府监管部门加大管控

投入品的质量安全及科学使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21日,在广西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情况汇报会上,执法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植保总站副站长王华生率先发问时,首先就提到了关于农药的使用和管理问题。

我们知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出来’和‘管出来’的。但是我认为,‘产出来’是重点,因此要重点抓安全生产,将来农产品质量好了,检测等监管工作自然就会轻松下来。我们想了解一下,小规模种植养殖户的自律和监控方面,广西有哪些经验、哪些做法可以在全国推广应用?在投入品管理上都有哪些做法?是否可以进行全国推广?”王华生抛出了问题。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代表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千家万户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怎么监管的问题。”王华生话音刚落,广西农业厅副厅长王凯学立即进行了回应。

据王凯学介绍,2014年,自治区制定了《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农药经营产品备案管理制度》《农药产品溯源管理制度》3项管理制度,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对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门店配套了电脑等电子信息设备,安装了追溯系统软件,制定了相应的经营管理制度,严格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专柜销售、实名购买、电子档案、溯源管理,基本实现了销售的高毒农药100%来源可追溯、100%去向可跟踪、100%质量有保证“三个100%”的目标。

与此同时,自治区对假冒伪劣农药实行专项治理。“我们现在是禁止了许多高毒农药或禁限用农药,但是市场上一些不法分子在农药中添加了高毒或禁限用农药,农民并不知道,在使用以后农产品质量安全出了问题,对广大农民造成严重伤害,所以要加大监管,保障农民群众利益不受侵害。”王凯学说。

除了对投入品加强管理之外,据王凯学介绍,下一步,广西农业部门将在市场上尽快推进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对接机制,倒逼农户提高种养的质量安全意识。目前,南宁市已经在农产品准出和市场准入方面作了尝试。严格的市场准入之下,加之农业部门和食药监部门在市场准入方面对接很好,一些散户如果没有按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去做、达不到准入条件,产品就没有办法进入市场。

目前南宁试点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市场现场抽验绝大部分都没有问题。这就说明南宁市的农产品准出和市场准入是很成功的,效果明显、意义重大。”王凯学说。

创新模式

市场开办方落实主体责任

7月20日,上午10点,广西南宁淡村市场。

这里是南宁乃至广西最大的批零兼营市场,占地近60亩,有铺面、摊位2800多个,拥有经营业主15000多户,每天有15万人次进场交易,年成交额达50亿元。南宁市60%的市政府及军队机关饭堂、学校、酒楼餐馆的肉类蔬菜都是由这里供应。

此时,淡村市场最繁忙的每天凌晨三四点批发阶段已经过去,算是一天中人流量较少的时间段,但依旧车来车往,相当热闹,前来采购日常所需蔬菜、肉类、水果等的市民络绎不绝。在淡村市场买菜,已经成为很多南宁百姓的生活习惯,很多人都是这里的常客。

这么大的市场怎么管?靠的就是市场开办方落实主体责任。“我们现在能做到‘来可查、去可溯’,从我们市场买的农产品,质量绝对过关。”淡村农贸市场食安负责人陆发军告诉记者,2016年7月,淡村市场建立了区域性食品安全快检中心,目前,配备6套检测仪器、12名检测人员,每天有专人进行巡查,会对50至60个品种进行随机抽检,还会携带便携式快检设备在摊位上随时抽检。目前,这个检测中心已经成为南宁农贸市场里覆盖面最广、检测品种最多、检测项目最齐全的单位。

为了亲自检验一下快检效果,记者走进市场,在一些蔬菜摊上随机挑选了韭菜、芥蓝、盖菜、菜心四种蔬菜。15分钟后,快检结果显示,全部合格。

陆发军介绍说,以前,对于市场抽检,经营户们都不太配合,因为一旦被查出问题,生意必定受影响。现在摊主不但配合,甚至希望市场每天都来抽检他们的菜,这样来买菜的人会更多,生意也会更好。凡是在日常快检中被检出农残超标以及经营其他不合格食品的摊点门店,市场方面将立即采取停摊处理并根据合同约定进行一定数额的违约处罚。

从“怕检验”到“不怕检”“欢迎检”,伴随市场主体责任的落实,各农贸市场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据了解,2016年,广西自治区食药监局与区农业厅、区水产畜牧兽医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工作的意见》,要求进入广西批发、农贸市场销售的畜禽水产品必须有检验检疫等合格证明文件。目前,广西正在建设全区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快检监测系统,计划于今年年内实现全区每个乡镇(街道)配备农残和兽残测试仪各一台,市场开办方每天开展农药兽药残留检测,并在市场公示检测结果。全区已有637个乡镇完成了2017年采购计划,并于当年12月底完成系统对接、试运行与基础数据录入。

市场主体责任的落实,不但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还树立了市场的良好信誉,带来的是消费者的满意和放心。多位前来买菜的市民被问及“是否会担心农药残留”“是不是对买的菜放心”等问题时都表示,不会担心,因为相信在正规市场买的东西不会出问题。

追溯管理

基地建设积累有效经验

钦州大蚝,学名近江牡蛎,是全过程无投料无投药的海上牧养绿色产品,也是当之无愧的舌尖美味。将大蚝外面坚硬的壳撬开,再加入芥末等蘸料后直接入口,鲜美的味道充斥口腔,刺激的快感让人回味无穷。因此,生吃大蚝是很多美食爱好者的心头好。但是想要培育出优质鲜美的生蚝,对养殖环境要求很高,尤其是海水质量,更是重要因素。钦州,被誉为“中国大蚝之乡”,是我国大蚝的主产区及苗种供应地,培育的蚝苗产量占全国的70%。19日,执法检查组来到钦州滨海新城钻石海岸检查大蚝养殖基地生产情况。

在养殖现场,记者看到,每一只钦州大蚝身上都绑有二维码,用手机扫码之后,这只大蚝的前世今生立即呈现眼前,让人吃起来更加放心,这一切都得益于钦州市大力实施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据介绍,为了保证大蚝的优良品质,近年来,钦州市高度重视向海经济发展,积极开展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质治理,加大大蚝养殖海域水质监测。2017年,钦州创建了钦州港区七十二泾大蚝养殖(核心)示范区,成为自治区现代农业特色核心示范区。示范区以“公司+合作社+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强养殖水域水质监测,对企业的投入品购进、生产用药、产品采收、检测数据、销售去向进行全程记录并上传公开,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机、手机等终端扫描产品的二维码,查询到相关质量安全信息,确保放心消费。

钦州大蚝基地建设是自治区基地建设的一个缩影。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广西狠抓大宗农产品基地建设与质量安全把控,不断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构建起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共有300多家“三品一标”企业(合作社)试点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全区90%以上兽药经营企业安装使用兽药GSP管理系统,约2000家养殖企业联网使用广西养殖环节动态监管系统,已有36家无公害养殖企业开展产品挂标上市试点工作,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保存 复制 打印 分享到:  
自治区农业厅领导到富川开展农产品质检机构“双百”对接帮扶活动
  根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关于开展全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