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聚焦社会救助:把该兜的"底"兜好了

03.03.2015  17:16

 

 

  全国两会前夕,一则“男子装瘸乞讨在京买两套房”的新闻,让社会救助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这不是假乞丐买房的新闻第一次见诸报端,在社会救助亟待社会力量助力的今天,骗局扼杀了善心善行,很多真正处于困难的人们,反而得不到帮扶。

  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这道安全网究竟该兜谁不能兜谁?怎么把该兜的“”兜好?

  “对遭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生存都有困难的人,兜底的‘网’不能漏。但对有劳动能力的,不应‘兜’底。”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李钺锋认为,社会救助应该“救急兜底”。

  “有些该救助的人没有得到救助,不该救助的人却享受了救助,影响十分恶劣。”全国人大代表、西昌学院法学教授王明雯说,以低保为例,由于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准机制不健全,居民的家庭收入情况难以准确掌握。同时,由于各项救助制度的衔接不够,资金没有整合,在救急助困上难以统筹,施救重复和遗漏现象严重。

  2014年5月,综合性社会救助法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颁布实施。同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

  法规政策执行得怎么样?羊年正月初五,新华社记者“新春走基层”来到济南救助站。“有些困难不可能一蹴而就迅速解决。习惯性流浪人不听劝导不愿来站里,根据‘自愿接受救援’原则不能强制。此外,精神病人费用和滞站人员如何安置,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站长王子福说。

  在需要社会救助的人群中,孤儿是最牵动人心的。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54.9万孤儿无法享受家庭的温暖。不少孤儿游离在福利机构之外。近年来,我国家庭收养儿童数不仅没有增长,反呈不断下降态势。2013年,全国办理家庭收养登记数比前一年下降10.4%,比2006年下降50.2%。

  这样一组数字引起了民进中央的高度关注。记者3日采访了解到,经过认真调研,民进中央发现,这种不增反降情况背后是收养门槛过高,对外优先的政策严重损害了中国收养家庭的利益和积极性,对收养成立后收养人履行职责情况缺少跟踪监督。

  在《关于改进我国收养制度的提案》中,民进中央建议,放宽收养门槛,简化收养程序;对内对外政策应统一;严格规范儿童收养,加大监管。对收养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行为必须严厉打击。

  最低生活保障是我国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年末全国共有1880.2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209.0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529.5万人。

  李钺锋委员建议,低保标准应该适度提高,考虑当地物价、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等,至少要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郑惠强则呼吁对处于低保边缘的家庭引起重视。

  “低保边缘家庭不同于低保家庭,其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成员重大疾病、残疾或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应推行低保边缘家庭专项救助制度。科学分析救助对象的致贫原因和程度、需要救助时间长短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社会救助策略。”郑惠强说。

  “还应该引入更多社会工作者帮助困难家庭。单位帮扶个人,收入高一点的、身体好一点的帮助困难的。”李钺锋说,社会救助是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全社会齐心合力。(记者 余晓洁 熊争艳 荣启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