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我不能要求观众 希望看完电影很舒服/图

22.12.2014  00:55

  姜文新片《一步之遥

  18日零点,姜文筹备四年的《一步之遥》上映。根据第三方统计“实时票房”和“电影票房”统计,含零点场及网络预售,影片首日票房9800万。截至目前影片上映两天,总票房已经突破2亿。不过《一步之遥》口碑并没有明显回暖,观众评价呈现两极。对此姜文回应称,他希望观众看完电影很舒服,但他不能要求观众。

   零点场票房出现“罗生门”

  截至17日早9点,《一步之遥》18日全国排片预排片超过66%,黄金场次排片更是达到了71.32%。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18日零点场,《一步之遥》以1.29%的全国排片拿下1785万的票房。正当不少人为华语片零点场票房纪录进入千万时代欢呼时,18日下午,专资办副主任李东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步之遥》零点场的一组数据:18日零点场全国共放映2910场,观影人次15.1万,票房680万。即使微博发布时还有未报的数据,《一步之遥》的零点场票房也与片方所说的1785万相距甚远。一时间,网上一片质疑声。

  随后,片方不亦乐乎澄清,之前发布的数据来源为第三方实时票房的统计,和专资办(电影票房)数据有出入,目前还在核实中,未获确切消息之前,还是以专资办数据为主。如此一来,《一步之遥》创下的零点场纪录不复存在,甚至不及同年6月上映的《小时代3》750万的零点场成绩。

   预售立功首周或将破5亿

  到18日白天,《一步之遥》与更多的观众见面。根据第三方统计,首映单日票房超过9100万,累计已经达到9800万,离过亿只有“一步之遥”。

  点映口碑不佳,虽有影院的高排片保驾护航,但《一步之遥》能在首日取得近亿票房,网络预售功不可没。上映前,《一步之遥》找了5家网络平台来进行预售,并开创了中国电影的预售纪录。微信电影票副总裁黄福建表示,12月1日预售启动前,微影一家预约用户已超过200万人次,12月1日开启预售以来,48小时内首轮100万张电影票全部售罄,票房高达5000万。该片预售总票房近3亿,有望持续发酵,助影片在首周迈向5亿大关。

  不过,《一步之遥》的网络预售主要集中在18日-21日的黄金场次,也就是首周。由于《一步之遥》口碑欠佳,待预售票蓄积冲劲一过,票房有可能急剧下滑。加上12月24日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3D》和顾长卫执导的《微爱之渐入佳境》将同日公映,从前期点映的情况来看,后面两者的口碑各有所长,有可能对《一步之遥》形成强势冲击。

   凭借高人气排片很给力

  自从15日晚媒体和影评人士参与了《一步之遥》的点映后,影片的口碑就呈现两极趋势,且差评渐占上风。无论口碑如何,姜文的影响力还是让《一步之遥》获得了院线的力挺,同时影片近3亿的预售,给了影院经理十足的信心。

  根据“微排片”的数据统计显示,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十大票仓城市排片率全部破六,这其中,天津、成都、西安等部分城市排厅超过70%。对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截止到三季度,银幕数已经达到22420块,也就是说18日《一步之遥》实际排场预计将超过13000。此前排厅纪录是《变形金刚4》保持的54.2%,《让子弹飞》曾经也达到过半壁江山排厅,不过排映量上,《一步之遥》差不多能达到《让子弹飞》的5倍左右,基本等同于市场银幕扩容后的增幅。以北京万达影城CBD店为例,12月19日这一天共放映45场电影,其中只有6场是《匆匆那年》,剩下的39场均为《一步之遥》。

  不过影片压力依然很大,根据片方之前说法,《一步之遥》投资3亿,除去分给电影专项资金的5%和分给院线57%的票房,这意味着该片总票房要达到10亿左右才能弥补投资。

   ■姜文回应

   观众不接受我并不担心

  针对影片口碑遭遇的滑铁卢,近日姜文携新片做客优焦雄屏主持的《聚焦》节目回应称:“我希望观众看完电影很舒服,我不能要求观众。”

  看过电影的观众都表示《一步之遥》被姜文拍成了一部自嗨过头的影迷电影,片中有众多向经典电影致敬的段落,比如模仿《教父》的一段。姜文表示:“《教父》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影片,它之所以在今天有如此的成就是因为它的形式看似很难,所以我们就按照这个形式拍摄。影片中当时白兰度抱了一只猫,我弄了一个兔子。如果是猫就有点像致敬,而兔子就是好玩了。”对于这种细节的改变,姜文则用一种轻松调侃的语气说:“我在拍电影的时候多少保持着恶作剧的(心态),就是让人舒服,不舒服不好笑就太自虐了。”

  在谈到拍摄电影的感想时,姜文表示想拍好品质的电影并不是那么难,只是你最早想不想做。“如果电影拍得很烂,不是别人的原因,是你。可能你压根脑子深处就想我拍个烂片算了吧,假装嘴里说着各种原因,其实一直往烂那方向走。”姜文说:“我希望他们看完很舒服,我不知道怎么要求观众,其实我不能要求。对我来说,我是把自己当成观众来拍这个电影的。”姜文也表示互联网时代下,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导演,所以并不担心观众对于电影的新形式会难以接受。(记者聂宽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