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威马逊”台风一周年:灾区旧貌换新颜(1/12)
蚝排被"威马逊“破坏 。资料图 |
|
广西新闻网 钦州7月17日讯(记者陈琳燕 徐世杰)近日,记者踏上了曾在2014年遭受超强台风“威马逊”肆虐的钦州市钦南区,看到重建的村庄和港口渔村旧貌换新颜,正焕发着勃勃生机。2014年7月19日,40年一遇的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并重创了这片土地,造成2208间民房倒塌,摧毁了当地的海上养殖业。
沙浪角村旧貌换新颜
钦南区那丽镇芦荻竹村委沙浪角村在台风中受灾较重,2014年7月19日凌晨,17级大风席卷而过,26户村民房屋倒塌。芦荻竹村支书黄满昌向记者介绍,沙浪角村共有103户村民,原有住房近70%都是泥砖结构的瓦房。“当晚,村干部连夜动员村民到村里的小学避险,有一位老人不相信会有那么大的风,坚持要留在家中。经再三劝说,才最终同意与村民一起到学校暂避。第二天早晨一看,老人居住的房屋已经倒塌。”那次台风的巨大威力令黄满昌记忆深刻。
时过一年,记者来到沙浪角村村民蒋进娟家时,她正忙着搬运装修材料。她家的老房子在“威马逊”台风中倒塌,“第二天早上回家一看,房子全毁了,连厨房用具也全部砸坏了,只掏出来一些湿透的衣物。”蒋进娟告诉记者,现在住的新房是灾后4个月内重建的,政府补贴3.5万元,再加上自己出一部分,当时只盖了一层楼,近期才加盖了二、三层楼。
2015年7月14日上午,沙浪角村的詹瑞芬老人得知记者来采访灾后重建的情况,就拉着记者一定要到她家看看。在新建的两间平房内,老人一边介绍着仍然保存着的毛毯、背包等救灾物资,一边感叹“现在政府政策好”。詹瑞芬说,受灾后第二天,政府的干部就开始带着他们自救,从那天开始,就有救灾物资源源不断送到村民手里,“有大米、花生油、药品等”。
与蒋进娟家的情况一样,村里其他房屋倒塌和受损严重的家庭都拿到了重建补贴。面对许多房屋倒塌,重建任务重的情况,钦南区成立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通过镇包村、局包户的工作方法,把120户重灾重建户任务分解到68个部、委、办、局,对重建对象进行指导、帮扶,确保重建资金落实到位。通过农村住房保险赔偿、危房改造建设资金、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共投入灾后倒损住房重建、维修资金1579万元。
海上养殖业重生
7月15日,记者乘坐小艇从钦州龙门港码头驶出不久,就能看见一排排的蚝排向远处伸展。
“去年‘威马逊’台风过后,海面上到处是蚝排的残骸,有些被风浪打碎的蚝排卷在一起,像一坐小山一样浮在海面上,场面太惨了。”钦州市海华蚝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宏明告诉记者,他的80多个蚝排被台风一夜之间摧毁殆尽,即将收成的大蚝全部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800万元左右。
惨重的损失没有击倒郑宏明,美好的生活要靠双手去创造。郑宏明和其他养殖户没有时间悲伤,他们开始清理蚝排残骸,修复损坏的蚝排、网箱。目前他已陆续投入近200万元,用于增加蚝排恢复养殖。令人欣喜的是,自台风过后至今年7月,当地的大蚝等水产养殖规模已恢复了近9成。
虽然许多养殖大户渐渐恢复了元气,但是台风造成的损害并未完全消失。养殖大户有一定的资金恢复生产,而许多把家产全部投入养殖业的小户则面临没有资金进行再投入的困境。
据钦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符兰芳介绍,这个40年来最强台风造成钦州市水产畜牧业损失近15亿。全市水上养殖面积原有15万亩,目前恢复到13.6万亩,对虾恢复6万亩,2万多网箱基本都恢复了。为了提高预防台风破坏的能力,提高养殖质量,水产畜牧局还争取到上级支持资金1000多万,用于离岸大蚝养殖、抗风浪深水养殖等15个项目。
恢复生产重预防
钦州润港林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受灾较重的企业之一,公司下属20多个厂房倒塌,损失400多万元。
而灾后一周,该公司就部分恢复了生产,一个月后全面恢复生产。厂房被毁,就露天加工,电力没有恢复,就用发电机自行发电。在迅速抗灾自救的同时,公司还坚持收购木材,为林农减少损失近6000万元。公司董事长张立新说:“受灾后,林农的损失约占种植面积的30%,许多倒伏的林木面临变为废料的境地。如果这个时候能给林农提供一些帮助,说明有人在关心他们,更重要的是可以鼓励他们重拾信心,努力开展生产自救。”
“经过这次台风后,重建的厂房都进行了特别的加固,抗风能力大大提高。”张立新对记者说,台风在造成严重损失的同时也给我们以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