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媳妇婚后围着公婆病床转 十年毫无怨言(图)

15.04.2015  16:50

  图为周芳在为婆婆梳头。(周衍平 摄)

  在宁海县岔路镇下畈村,有一位外来媳妇,村民几乎无人不夸:“这位福建来的姑娘真不容易,自从嫁到我们村以来,一个人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不说,还长期服侍重病缠身的公婆,而且没有一句怨言。如今年轻媳妇中能有几个做到像她这样的?”前不久在岔路镇乡村采访时,好几位镇干部、村民向记者介绍被评为“岔路镇慈孝家庭”典型周芳的事迹。

  周芳,1983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平县的农村,个子不高,白皙的圆脸上总挂着微笑,显得纯朴而又善良。在20来岁时,她跟着老乡到宁海县城一家企业打工,后来认识了下畈村村民周宏成并与之恋爱。2006年两人结婚。

  结婚前,周芳就知道周宏成家境不好,父亲患有肺气肿,母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两人一年到头看病吃药,丧失劳动能力,还是村里的低保户。周宏成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哥嫂一家常年在外打工,姐姐已嫁到外村,因有智障,不会料理家事。周芳没有嫌弃这些,毅然走进了这个处于困顿之中的家庭。

  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婚后周芳老公就到江西景德镇打工,只有放长假、过年时才回家团聚几天。就这样,周芳独自撑起了这个家。

  由于公婆文化程度低,不会用普通话交流,为了尽快融进这个家庭,拉近与公婆的距离,周芳十分用心地学习宁海方言,还细心揣摸公公、婆婆的说话方式和语气,很快学会了用宁海方言跟他们交流。

  婚后第二年,他们的儿子就出生了。既要照顾老的,又要养育小的,周芳更忙了。偏偏这一年,婆婆突发脑溢血,虽经及时抢救捡回了一条命,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从此,婆婆话说不清楚了,行动不方便了,生活也无法自理了。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周芳不得不辞去工作,在家服侍老人,帮婆婆穿衣、梳头、擦身、倒尿……听说泡脚有利于缓解婆婆的病情,周芳每天晚上烧好热水,给婆婆泡脚、按摩。

  三年前,患肺气肿的公公周兴龙病情突然加重,一年要住院四五次。周芳还是毫无怨言地挑起了护理公公的重担。在陪护公公住院期间,晚上公公踢被子了,她就给他盖上;早上起床了,就为公公洗脸、喂饭、擦身……安顿好公公,她又匆忙赶回家,为婆婆和儿子烧饭洗衣。公公出院后,又是她一趟趟地陪着他去复查,帮他去配药。

  每天早上6点不到,周芳就得起床,先给一家人烧好早饭,侍候公公、婆婆、儿子吃好,再把儿子送到学校,然后又跑回家料理家务,洗衣、打扫、做饭……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等老人、孩子睡下后,她才能稍稍松口气。

  日复一日,周芳就像一只陀螺似的,不停地转啊转啊,几乎没有停歇下来的时间。可对周芳来说,自己忙一点,累一点不要紧,因为自己还年轻,吃点苦算不了什么,哪怕老人住院、小孩生病,她也能咬咬牙对付过去。她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病倒,她说:“我有肾结石的病,有时肚子疼起来时就会冷汗直冒,这个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很无助,也很担心家里老人、小孩没人照顾。”

  去年冬天公公出院后病情一直没有好转,整天躺在床上,吃喝拉撒全要人照料。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周芳作为儿媳妇,没有一句怨言,为老人端汤递水,擦身换衣,而自己几乎没睡过一个完整的觉。今年1月,老人带着对周芳的感激之情,安心地走完了最后一程。

  走进周芳的家,几间不大的房子被她收拾得干干净净,常年生病的婆婆靠在椅子上休息,衣着整洁,神态安详。周芳正在为婆婆梳头、按摩。当大家问她“这个儿媳妇怎么样”时,婆婆虽然因中风过说话断断续续,但大家还是听懂了她的夸奖:“儿媳妇……好啊!我……修来的……福气啊!”说完,她露出满足、幸福的笑容。周芳听了,笑着搂住了婆婆。真挚、深厚的婆媳之情让人动容。

  在村民眼里,周芳特别善解人意,宽容大度。他们告诉记者,按理说,周芳老公的哥嫂也应分担在家服侍老人的义务,但周芳从不计较,从不埋怨,长年累月一人围着公婆的病床转。甚至大哥的孩子放暑假没人管,送到她这里让她看管,她也没有一句怨言,把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

  问周芳“你为什么对公婆这么好”?她微微一笑道:“我觉得公公婆婆以前吃过很多苦,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如果没人照顾,就太可怜了。我是儿媳妇,有义务照顾他们,让他们的日子过得好一点。”问她“这十年来为了照顾公婆、打理家务,失去了工作,失去了自己的自由空间,有过委屈吗”?她不假思索地说:“没有,我觉得只有照顾好了他们,把家打理好,才能让老公在外安心工作!”说到老公的哥嫂没有在家照顾老人的事,周芳大度地说:“大哥大嫂他们在外打工也不容易,我在家自然就应该多照顾点。都是一家人嘛,没啥好计较的。”朴实的话语透出周芳善良、大度的美好心灵。宁波日报记者 周燕波 通讯员 王朝武 周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