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治理“礼金腐败”须遏制“群发”模式
摘要提示: 网络近日曝出广西一家房产商给玉林市政府、供电局、名山街道等多部门负责人的送礼清单,直指官商勾结。玉林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联合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这种群发送礼并非孤例,近期,南京、深圳...
网络近日曝出广西一家房产商给玉林市政府、供电局、名山街道等多部门负责人的“送礼清单”,直指“官商勾结”。玉林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联合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这种“群发送礼”并非孤例,近期,南京、深圳等地接连有企业向官员“群发送礼”被曝光,凸显当下顶风违纪现象依然存在。“群发送礼”之所以屡禁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以“群发”、“群收”形式进行的礼金支出不受约束,能走账,好报销,企业自身有空子可钻;更重要的则是收礼者多怀着法不责众的心理,甚至认为人情往来无关法纪。
相比一般的腐败行为,“以礼代贿”具有更强的隐蔽性与迷惑性。因为礼金往往伴随节日、喜事等,在中国的人情社会中,容易把“受贿”当作正常礼尚往来。而“群发”更能让收礼者心安理得,因为礼金涉及面广人多,“反正大家都有,我收也很‘正常’”的心态成为闯红线的重要动因。
以权谋私或钱权交易,背后反映的是特定公共资源的稀缺与旺盛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灰色勾兑。企业向政府机关人员“群发送礼”,无非是想从稀缺的资源中分一杯羹,用非法攫取的公权力撬动更大的经济利益。“群发送礼”的一送一收中,官员将手中的权力变现为金钱,而商人利用金钱控制权力,双方在利益交换中你情我愿,践踏的是人民利益,蚕食的是市场公平。
让“群发送礼”送不出,同时也不敢收,首先要堵住制度的口子,让企业的财务制度更加清晰透明,决不能让这些礼金大摇大摆地打着各种冠冕堂皇的旗号“群发”;纪检监察部门对于此类现象应严肃处理,从遏制“节日腐败”着手,严查干部群收礼金行为,不管涉及谁、多少人,抓住一起处理一起,形成警示效应,让官员缩回收礼之手。
让权力远离金钱交易,使“群发送礼”这样的隐性腐败无所遁形,关键是要建立起制度体系,形成刚性约束。特别是在最容易产生官商勾结现象的地产、资源、交通等领域,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受到更严格的监督。同时,不能忽视对送礼者的依法打击,以免投机者钻了空子。 (郑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