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学生体质整体下滑 学生体质弱问题出在哪?

26.11.2014  11:29

 

     南宁二中的同学在跳高

    核心提示

    24日晚,南宁二中运动场上灯火通明,该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开幕式正在这里热闹地举行。开幕式上师生们的全情投入表现出了对运动盛会的极大热情。越来越多的学校绞尽脑汁,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体育运动。但热闹过后,学生体质弱、耐力、力量等方面欠缺仍是不争的事实。问题出在哪里?又该如何去改变这个尴尬的局面呢?

    看热闹

    学校运动会师生全情投入

    运动会开幕式在晚上举行,这恐怕在南宁市中学里面也算独创了。在热热闹闹的开幕式背后,其实是学校为了将原来为期一天的校运会改为两天,好让后面的比赛项目能更从容、顺利进行。

    回到开幕式现场,只能用“穿越”二字形容,无论是入场式还是开幕表演,都有着浓浓的复古感,而所有的展演中,运动则是贯穿始终的那条主线。

    南宁二中之所以举办如此隆重的开幕式,目的在于向全体师生展现我国体育运动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这是回归体育的本质,把体育精神展现出来。”该校有着六年体育教育经验的老师吴斌介绍说,师生们一起为开幕式做准备并亲自参与,所有的内容将会让大家印象深刻,从而达到让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引导作用。

    南宁二中校长农光学说了,要把校运会打造成学校的盛会,让它成为师生心目中的“节日”,“大家都参与进来,并体会到运动其实是件开心、兴奋的事。

    谈现状

    学校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不少

    其实,在现在的小学、中学和大学里,除了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外,很多学校都会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比赛,以及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活动。“为了吸引学生参加,让他们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学校落实多样的活动项目。”南宁市青秀区埌西小学校长刘志告诉记者,大课间活动时间,每天开展的体育活动都不一样,广播体操、跳绳、武术操、太极拳等等。

    南宁市十五中为了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会在第七节课开展有特色的体育活动,该校教务处副主任李义星介绍说,学校会通过体育课,将正确开展体育项目的技巧、方法教授给学生,同时也包括如何避免体育伤害的注意事项。

    还有一些学校虽然运动场地不足,但也没有放弃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例如南宁市十四中建政校区就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教学。

    自从10年前,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以后,南宁的中小学陆续推广大课间进行阳光健身,除了规定动作广播操外,剩下的时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大课间的多样性增强了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2011年10月,南宁市中小学开始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每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至少要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此,不少学校都开设各种体育运动社团、运动队等。

    找问题

    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是关键

    在教育部“阳光体育1小时”、“体育、艺术2+1”等规定的背后,却是学生体质逐年下滑的尴尬。尤其是最近10多年来,学生体质整体下滑厉害,除了中学,大学更是“重灾区”,女生又相对男生更加偏弱。虽然最近在全社会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之下,学生的体质下滑情况有所减缓,但学生体质弱、耐力、力量等方面欠缺仍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已经有人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培养孩子运动习惯上。

    “有良好的运动习惯远比强拉着学生运动来得事半功倍。”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中段小学校长覃勇认为,体育锻炼的习惯最好从小培养,首先要孩子感兴趣,然后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这就要求学校和家庭联手起来。

    当学生被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和学生主动开展体育运动,结果会很不一样。“我不喜欢出汗,运动出汗了一身黏黏的不舒服。”高二学生小莫告诉记者,当为了体测而练习800米的时候,她觉得那简直是一种折磨。同样是高二的小彭,因为喜欢篮球,所以每天都会约上同学去活动一下,“我们一个宿舍6个舍友,5个都会每天坚持去锻炼。

    说办法

    家校联动更有效

    在本报记者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学生养成运动锻炼的习惯,不能仅依靠学校,家庭也是很重要的“阵地”,有的时候家长能否以身作则,起作用更加有效。

    所以,现在不少学校已经有所行动。埌西小学运动会上设有跳大绳项目,邀请家长们一起参加,并利用班会课加大宣传,让家长们达成“让孩子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好处多”的共识;十五中曾给家长一封信,鼓励家长们引导和带领孩子开展家庭体育活动等等。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试想一下,当你坐在沙发上玩着手机、或者躺在床上看着电视,却要求孩子出去锻炼身体,你认为孩子心里会怎么想?

    综合了多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体育锻炼习惯,我们给广大家长支支招。

    有专家研究表明,培养孩子早起锻炼身体的习惯,3岁-12岁是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最容易接受成人的引导与训练,正是养成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好时机。给孩子创造运动的条件,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以增强孩子身体各部位的机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孩子的体质。作为家长,不妨观察一下孩子对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有较为浓厚的兴趣,然后不动声色地提供一些条件并加以引导。

    接下来,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作息表,要严格要求孩子做到;家长要以身作则,带头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还可以和孩子进行比赛;在带领孩子锻炼身体时,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年龄特点来合理安排运动量,年龄较小时,锻炼强度就不宜过大,时间也不宜过长,但内容要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