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社区成为居民“幸福家园”
宜州讯 宜州市把“真金白银”投向社区,用“精兵强将”充实社区,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宗旨,让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围着群众的需求转,实现了社区升级、服务转型,着力打造居民心中的“幸福家园”。
“现在搬进新装修的近1000平方米的四层办公楼办公,心情很舒畅,来办事的群众也很满意。”看到社区用房面貌焕然一新、功能齐全,宜州市庆远镇沙岭社区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何仕军很兴奋。
而在前几年,宜州市的不少社区干部还在为社区用房陈旧、面积小而发愁。一些社区干部反映,有的社区连办公场所都没有,只能租房、借房,很多事儿做不了,群众不满意。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宜州市在社区场所建设上共投入建设资金750万余元,使30个社区用房面积全部达到服务需求。一站式服务大厅、文体活动室、计生“幸福家园”、图书阅览室、残疾人康复室……社区的各个功能区宽敞明亮,远教站点、电脑投影、运动器械等设施配置齐全。
不仅“硬件”配得好,服务队伍等“软件”也得到不断强化。近3年来,该市共选派了31名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社区工作者,其中,不仅有专职从事党务工作的党员大学生助理或社区专职副书记,还有从市直机关党支部选派到社区工作锻炼的后备干部。通过提高收入、落实待遇、加强培训、改善环境等一系列措施,社区工作发生了从“没人愿意干”到“愿意干、乐意干”的转变。
从不起眼的狭小空间,到宽敞先进的社区用房,从“上传下达”的单一功能到为群众提供方方面面的生活便利,从以“50后”、“60后”为主的社区干部队伍到“80后”年轻队伍勇挑重担……这几年,宜州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服务职能也不断转型升级。
该市解放社区65岁的居民覃娟兰说,她很高兴能经常到社区参加文艺节目排练,社区组织的广场舞等活动已经成为居民生活的“必需品”。现在,像覃娟兰一样对社区产生“依赖感”的居民越来越多。
在宜州一些社区外的小广场上,每当夜幕降临,经常会看到各个社区文艺团体活跃在广场上。不少居民在社区的指导下组成了山歌、彩调、舞蹈等文体队伍,社区还经常为他们邀请河池学院、老年大学的专业老师进行指导。
而15分钟便民服务圈、零利润爱心超市、居民就业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准妈妈服务站”等设施,更是让居民对社区的信任感越来越强,服务需求越来越多。这源于社区服务阵地不断强化、功能不断优化、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宜州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管理网格化、产业化和规范化,保障社区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投入,探索社区点对点按需服务,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在社区建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室”“诉求代理室”及“群众诉求台账”等服务民生机制,对居民诉求进行摸底调查,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制、全程代办制和限时办结制。
宜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班华任表示, 该市把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市委主要领导带头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深入社区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互动帮扶,切实构建起社区服务型党建组织网络。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市社区累计为群众解决民生实事超过1500件,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朱昌敏 覃薪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