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新桥镇:爆竹之乡新蜕变
往年的这个时段,是传统烟花爆竹生产大镇——宾阳县新桥镇烟花爆竹生产的旺季。然而,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宾阳县采取有效措施以高压态势严打非炮之后,曾经火红的非炮生产如今寂静无声,转而呈现出另一幅欣欣向荣的画面。近日,记者走访新桥镇时了解到,经过一年来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型,大部分炮农转向养殖、服装加工、电子加工等行业,有的则外出务工。不少转产炮农经过努力打拼,新开拓的事业渐有起色。
转产:炮农成“大户人家”
新桥镇是一个手工业较发达的乡镇,其爆竹生产行业已有300多年历史。在全镇146个自然村中,涉及爆竹生产的就有82个,其中有10个是爆竹生产专业村,全镇8.3万人口中从事爆竹生产的人员共有5万多人。由于该镇人多地少,从事烟花爆竹生产是该镇多数群众赖以生存的主要行业之一。
然而,以家庭作坊式生产烟花爆竹的模式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新桥镇党委、政府一方面坚决打击、制止非炮生产行为,另一方面则积极引导群众转型转产。今年以来,经历了转产“阵痛”的新桥镇不断涌现出养殖、服装加工等行业的专业户,有的甚至已成长为“大户人家”。
位于新桥镇大仙社区东黄村的长岭养殖场自2013年开工建设,如今已初见规模。近日,记者走访该养殖场时获悉,这家高科技现代生态农业养殖企业规划投资1500多万元,占地面积共180多亩,有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20多人。目前已完成一期蛇类养殖场建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自主繁育蛇种发展农户加盟。现加盟农户达上百户,同时成立了宾阳县长岭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养殖户提供种苗、技术、销售,并为用户提供饲养食料等一条龙服务。
该公司负责人黄爱国告诉记者,转产后,他们到外地学习养殖技术。经过一年多的摸索,现在的养殖技术和设施已达到一流水平,蛇场品种有眼镜蛇、水律蛇1万多条,年产值约700万元。二期项目计划打造养牛区,引进西门塔尔、鲁西黄牛、利木赞等牛种养殖。“非炮生产虽然利润可观,但威胁到生命安全,两相比较,还是搞合法行业踏实。”黄爱国说。
期待:政府部门多帮扶
务本村曾经是新桥镇的爆竹生产专业村。非炮退出市场后,该村广大炮农如八仙过海般寻找着谋生的新出路。其中,有不少炮农跟随着转产成功的企业主务工。
今年下半年建厂投产的宾阳县务本鸿利电子厂选择的厂址就在务本村此前生产非炮的厂房。该厂主要生产手机数据线,拟投入6条生产线,现阶段吸纳了本村及邻村54名村民就业,其中九成的工人系此前的炮农。据悉,电子厂还将进一步扩展,总共可提供三四百个就业岗位。
“做这个活对技术要求不是很高,但是眼神必须好使,而且要熟悉产品后效率才高,才能拿到较高的计件工资。”该厂主管黄海玲介绍说,上点年纪的人较难适应这份工作。禁止非炮之后,不少炮农选择外出务工,但也有部分炮农比如需要在家带孩子的妇女就近择业。电子厂的这份工作,熟练工每月拿到的工资可接近3000元,不熟练的也能拿到1500元左右。
“这份工资跟做炮时每月轻松拿到三、四千元确实没法比。”在该厂打工的一名林姓工人说,之前一直从事烟花爆竹生产,做炮的基本工资都有1700元。现在突然没了工作,但又要吃饭,所以只好改变思路找出路。据了解,部分炮农转产后,生活质量相较于此前有所下降,很希望县委、县政府能够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多提供就业指导以及创业资金等帮扶。
引导:想方设法谋出路
据了解,新桥镇党委、政府近年来始终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采取打、疏结合模式,从保留爆竹产业、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出发,针对烟花爆竹行业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工作。今年以来,该镇与村民签订不再从事非法生产爆竹《保证书》109份。为防止非炮生产死灰复燃,该镇采取网格化模式继续严格监管。
与此同时,当地党委、政府也在进一步加大炮农转型转产的引导,解决群众生活出路问题。新桥镇党委书记梁宝周表示,该镇引导全镇涉炮村委(自然村)通过整合资源、组建集团公司实现烟花爆竹生产规范化。通过鼓励部分有能力、有实力的业主牵头,以入股形式吸纳原来从事爆竹生产并愿意参股的农户组建集团公司,并优先考虑把没能力入股的村民招聘为公司员工,以市场机制遏制和逼退非炮生产。目前成功引导建设了一个规范化的爆竹生产企业——新桥镇福林爆竹厂,该厂已通过评估验收,正在等待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号。
梁宝周坦言,新桥镇受地少人多、群众多以手工业为谋生手段等因素制约,因此在禁止非炮后的转产工作暂时还是一块短板,目前还没形成全部转型的态势,部分炮农只能选择外出务工。镇党委、政府只能尽最大的能力,发放一定份额的转产补贴,组织金融机构放贷给转产炮农创业,或者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相应支持。“转产过程虽然艰难,但已经渐有起色。”梁宝周说,镇党委、政府还会进一步根据当地实际,想方设法为广大转产炮农谋求更多的出路。 (记者 谭唐 通讯员 黄伟杰)
编辑:梁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