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宾阳炮农转产致富路不再提心吊胆
新华网 南宁 11月27日电(记者向志强、覃星星)“以前搞鞭炮生产,一听见响声就很紧张,担心自家作坊出了事;现在转产养蛇一样致富,却不用再提心吊胆过日子了。”广西宾阳县宾州镇国泰村村民黄振德说。
有着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 遗产“炮龙节”的广西宾阳县被誉为“中国炮龙之乡”,烟花爆竹产业在当地有着300多年的历史,但其中大部分属农民手工私炮生产。今年以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炮农”像黄振德一样开始转行投入其他行业。
宾阳县委书记张先进介绍,烟花爆竹产业虽然为推动宾阳经济发展、增加老百姓收入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长期存在的私炮生产也成为重要安全生产隐患。据统计,宾阳县私炮从业人员约为13.4万人,遍布全县80个自然村,每年私炮生产都会发生人员死伤事故,不仅扰乱了经济 社会 发展秩序,更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仅2006年至今,全县就有20多人在烟花爆竹事故中不幸遇难。
对于十多万宾阳“炮农”而言,告别祖辈相传的百年手工艺,意味着告别了一种提心吊胆的生活。国泰村有6400人,曾经有80%的村民都在从事鞭炮生产。村民谢统华告诉记者,当地很多村民都从事私炮生产,甚至一些老人、孩子也参与其中,“作坊式生产,技术含量不高,一些工艺特别是危险工序仍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加上一些人安全意识不高,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几年前,他的哥哥就在切引线时不慎遭遇爆炸,导致面部严重烧伤。
为有效打击私炮,宾阳县结合全县实际,出台了《宾阳县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定人、定格、定责的多级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全县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全面有效监管;从6月开始,每周由县政府组织联合执法,县政府、县委政法委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到私炮生产重点村开展打击行动,并对组织私炮生产的“炮头”给予依法严厉查处。
据介绍,2014年上半年,宾阳全县打击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立刑事案件32起,逮捕32人,现场销毁成品爆竹13600多万头,销毁半成品爆竹43000多万头,对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生产者产生强烈震慑和警示作用。
与此同时,当地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扶持、 科技 扶持等措施引导“炮农”寻找新出路。宾阳县县长朱亚明介绍,县财政设立烟花爆竹产业转移引导基金500万元,对不再从事非法生产爆竹转产到国家政策鼓励产业的农户,从基金中列支转产培训经费,并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吸纳涉炮群众转产。
“在政府的协调帮扶下,我获得了2万元的计生贷款,还有4000块蛇苗补贴款,30万元的贷款马上也要拨付下来了。”黄振德说,现在他的蛇场规模逐步扩大,养殖的各类蛇共有约4000条,市场前景很好,“前不久仅仅卖了19条蛇就得到收入1万多元,效益很可观。”
国泰村村干蓝菊清介绍,在政府的支持下,村里的道路、用电等基础设施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在国泰村禾塘岭,以前200亩左右的私炮工棚已被改建成养殖集中区,现在全村已经发展出蛇、竹鼠、龟鳖、蝗虫等10余种特色养殖,仅养蛇户就有20户左右。
在种种利好政策吸引之下,越来越多的宾阳“炮农”相继转产。如今,有的通过学习养蛇、养龟等技术办起了养殖场,有的转型为家庭手工作坊加工电子产品、装饰品等,逐步迈上了另一条更加安全有序的致富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