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扶贫档案架起干群“同心桥”

11.12.2015  20:22

富川:扶贫档案架起干群“同心桥”

        本网富川讯(何忠毅)今年以来,富川瑶族自治县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口,以“五民五送五帮”(摸民情、察民意、解民忧、帮民富、暖民心,送技术、送项目、送资金、送政策、送服务,帮助农民选准扶贫致富路)为载体,打好扶贫攻坚战,真诚服务“三农”,全县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4799人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与贫困户结对子,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建立扶贫档案,架起了“干群同心桥”。

  连日来,该县锣密鼓地对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进一步审核,坚决杜绝原始档案资料涂改、遗漏等现象,严格落实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对信息录入反馈回来的问题迅速组织修改和完善,做到“扶贫档案”齐全、规范。

    “四个覆盖”访民情

    该县建立县、乡镇干部挂点联系村制度和结对帮扶制度,实现了干部联系群众全覆盖。该县四家班子领导到联系点开展“一进(进村入户)、二访(访社情、访民意)、三送(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四促(促农民增收、促民生改善、促社会和谐、促新农村建设)”活动;每名党员干部到联系乡镇、村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一次政策宣讲、开展一次民意调研、帮扶一户困难群众、扶持一个发展项目、办成一件实事好事。活动开展以来,该县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走访群众2850余人次,宣讲惠民政策150余场次,发放资料5000余份,与贫困户结对子960个。

    “四项机制”解民优

    为确保精准扶贫攻坚战取得实效,该县建立了“四项机制”。  一是实行连带责任制。县四家班子领导、县直单位主要领导每人对应联系一个村,县领导和县直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和各乡镇的责任捆绑在一起,各乡镇负本乡镇精准识别工作的主体责任,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是直接责任人;县领导和县直单位主要领导负联系乡镇、挂点村的连带责任。二是建立每周通报机制。每周一、周四对各乡镇精准识别工作进度进行排名通报,通过赶队排位,督促各乡镇把精力和时间向精准识别工作集中,加快推动精准识别工作开展。三是实行“四包”责任制。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实行精准识别工作组“包村包片包组包户”责任制(工作队长“包村(行政村)”负总责,工作小组长对“包片”(自然村)负责,工作队员包组(村小组)包户负责)。由上及下实行精准化的网格管理,形成了层次化、精准化、高效化的管理模式,确保全县精准识别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四是实行督查通报制。由该县纪委部门牵头组织督办检查组,对各工作队完成工作任务、遵守工作纪律的情况进行暗访检查、跟踪督办。

    “四个结合”出实效

    近年来,该县依托精准扶贫档案,送政策,上好党群“连心锁”,送资金,为群众排忧解难,送项目,帮助农民选准致富路,送技术,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送服务,架起干群“同心桥”,帮助群众理清扶贫工作思路,帮助群众争取项目和资金,帮助群众解决技术难题,同时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帮助农民解决种子、化肥、资金等农耕物资,抓好惠农政策落实,全面掀起冬季特色农业生产热潮。二是与村情相结合,充分依据扶贫档案和驻村的实际情况开展各项服务活动,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和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利用扶贫档案与民意相结合,找到干部下基层“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切入点,开展送政策、察民情、办实事、送技术、助民富、强组织、促和谐活动。四是与扶贫攻坚相结合,抓住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启动的机遇,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制订发展规划,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群众受益的经济社会发展项目。活动开展以来,该县各级党员干部4799人参加了下基层活动,帮扶对象涵盖155个行政村党组织、1500多名困难党员群众,为群众办实事520余件,处理“三大纠纷”等社会不稳定问题25个,帮助贫困村制定发展规划57个。选准增收项目30个,落实贫困项目41个,打造了优质稻、春烤烟、脐橙、反季节蔬菜、养殖等扶贫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