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朝圣蓝毗尼,佛陀在此诞生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农历四月初八,迦毗罗卫国的王后摩耶夫人,按照当时古印度的传统习俗,准备回娘家拘利国的天臂城分娩。路过蓝毗尼花园时,在无忧树下降生了王子:乔达多?西达摩。这个出生时伴有祥瑞征兆之人,却在成年后放弃优越的世俗生活,游走四方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他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世界的理解传化给世人,被尊为“佛陀”(意为大彻大悟之人),形成了世界上当今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今天是佛祖诞辰日,以此文纪念在蓝毗尼的三天。4月尼泊尔的大地震,蓝毗尼很幸运的保存完好。
由于佛祖释迦牟尼在蓝毗尼的神奇降生,才有了佛教。蓝毗尼,也成为佛教八大圣地之一,是每个佛教徒渴望朝拜的初始之地。然而,蓝毗尼究竟位于何处?随着印度佛教的势微,这个地名很长时间已经湮灭在岁月中。印度的历史,不像中国有着准确的纪年文字记载。尽管有许多关于释迦牟尼生平的记载,但多如烟雾缭绕的神话故事,相当抽象。
尼泊尔,却生生将这一貌似神话传说般的故事落到了实处。1896年考古学家们在尼泊尔边境距离印度仅七八公里处发现了阿育王石柱。石柱上用巴利文写了一段铭文:“无忧王于灌顶之第二十年来此朝拜,此处乃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兹在此造马像、立石柱以纪念佛祖在此诞生。并特谕蓝毗尼村减免赋税,仅交纳收入的八分之一”。这时候,距离英国人将此地从印度Uttar Pradesh省划归尼泊尔仅39年。从此,释迦牟尼的故乡便从现代地理位置的印度到了尼泊尔。
当时的蓝毗尼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没想到挖掘出了这么个了不得的石柱。这可是距离佛祖生活仅两百年的孔雀王朝皇帝阿育王设立的石柱,完全证明了释迦牟尼的诞生地。唐玄奘“西天取经”时曾路过蓝毗尼,亲眼目睹了这个石柱,并记载在了《大唐西域记》中。此后一百多年内,考古人员又在附近挖掘出古代释迦时期的若干废墟,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文物,佛院遗址。那些沉睡2500年的讲经坛,菩提树,水池逐渐出土,各种遗迹充分证明,这里就是摩耶夫人临产的地方,释迦牟尼佛陀就出生在这里。一下子这里便成为了风水宝地。
寻找佛教的源头,感受佛陀的脚步和思想,是全球佛教徒毕生的愿望。蓝毗尼,也成为宗教朝拜最神圣的地方之一,吸引了无数佛教信徒和慕名而来的游客们。信仰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是最好的诠释。我走过很多国家,一定都会去宗教场所感受一番。尼泊尔,自然少不了到蓝毗尼的朝拜。在这佛祖的诞生地,静静聆听和感受,不同国家和不同的人对佛的理解。
从博克拉出发,一路高山深谷,道路险峻。蓝毗尼镇很小,有一些提供食宿的客栈旅店,长途公共汽车起始地也在此地。这里距离加德满都不到300公里,公共汽车时间却需要11小时,到博克拉需要7小时,没有直达奇达旺的汽车。据在韩国寺邂逅的荷兰游客讲,她从印度瓦拉纳西过来耗时8小时。无论动机是省钱还是朝圣,建议都到开发区内的寺庙体验一次真正没有表演成分的寺院生活。中华寺如今也提供免费食宿,功德随意,只是床位有限。韩国寺现在是500尼币/人天含三餐食宿,每人一个床垫被褥的大通铺。相对于饭来伸手的中华寺来说,我更喜欢韩国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DIY清修风格。不过当然,中华寺的饭菜确实好吃许多。喜欢的话还能参加寺庙的早晚课。
我们所说的佛教圣地蓝毗尼,其实主要是指一个长4.8公里,宽1.6公里的蓝毗尼开发区。1978年开始,尼泊尔按照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蓝毗尼总体规划图准备开发这一地区。一条纵贯南北,长达1.5公里的中央水道,一侧是大乘佛教的各种寺庙,一侧是小乘佛教的清修之地。道路尽头是以摩耶夫人祠为中心的圣园。然而辉弘的创意抵不过尼泊尔财政的匮乏和建设速度的拖拉。虽然在全球佛教徒的捐助下,已经修建了近30座寺庙,但更多地方依然荒草遍地,有些建筑明显缺乏维护。
佛祖诞生后,不用人扶,朝四方各稳稳走了七步,步步生莲。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中唱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旨苦,吾当安之”。所以在园中,最常见的佛祖等身像便是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萌童身影,和常见的端庄慈祥全然不同,另有一番趣味。各国信徒援建的寺院也各有特色,俨然全球佛教博览会。有时间的话不妨一个个慢慢逛逛,和僧人聊聊天或者跟着他们修行一下。
进入圣园需要购买门票,200卢比,七日内有效,需要脱鞋赤脚入内。摩耶夫人祠保护着蓝毗尼最神圣的地方。这栋后人修建的白色建筑中,有一块有足印的石板,被防弹玻璃所笼罩着。这就是根据中国高僧法显和玄奘的记载推论出最精确的佛祖诞生之地。在它上方,有一块刻着佛陀出生场面的砂岩雕刻作品。周围是一些建筑地基的挖掘遗址。许多信徒在此默默祷告,不愿离去。房间外那屹立高耸的石柱就是赫赫有名的阿育王石柱,石柱上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见。摩耶夫人沐浴的水池明显扩建过,水池旁的无忧树在唐朝玄奘来时已经枯悴,取代的是两株枝繁叶茂的菩提树。有说这菩提树是阿育王亲自从佛祖悟证的菩提树移植枝条而来,但我觉得只是传闻。因为玄奘并无记载。如果阿育王有移植,到玄奘来时应该也是几百年的粗壮老树了。
因为释迦牟尼佛是在菩提树下求得正果,无数佛教徒也希望能追寻佛祖的踪迹,在菩提树下冥想。挂着五彩经幡的菩提巨树下,有很多僧人和信徒在打坐诵经。这样虔诚的画面总是让人感动。抛开那些演绎诠释得玄之又玄的理论,花样繁多的打坐姿势,炒作到天价的菩提手串,面对喜马拉雅的皎洁雪山,在微风轻拂的菩提树下静坐发呆,听着来自世界各地佛教信徒不同语言的诵念经文。佛的本相,也许就在你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