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瑶山中筑梦人——小记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广西候选人莫振高
大瑶山中筑梦人
——小记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广西候选人莫振高
广西新闻网 -广西日报记者 董文锋 李 耿
开栏语:今年以来,中央和自治区相继启动了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第三届自治区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为进一步推动道德模范崇高精神进基层进群众,充分发挥榜样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今日起,本报开设“德耀中华 大美广西——道德模范在身边”专栏,对第三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和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广西候选人的主要事迹进行逐一报道,敬请关注。
瑶山里的贫困学生,是他生前最后的牵挂。
瑶山儿女总亲切地称他为“校长爸爸”。
教师们都说,他的一生,是让瑶山贫困孩子读书走出大山的一生。
“近代学者夏丏尊说过这么一句话: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的教育,犹如没有水的池塘。而我要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说,他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瑶山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为了让更多的瑶族同胞走出山门,他愿意默默奉献到永远。
他生前是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自治区十佳校长、自治区优秀教师、2006年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
他,就是莫振高,一个把毕生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用爱与责任铸就丰碑,诠释着一个师者崇高精神的好校长。
斯人已逝,风范永存。莫振高逝世虽然已过去3个多月,但他的故事仍在流传。
今年3月,在莫振高的葬礼上,整个都安县城的花圈都卖光了。很多校友赶回来参加吊唁,一些四五十岁的校友哭得像个孩子。莫振高对学生的爱,深切感染着他人的内心。
“九分石头一分土”,是都安恶劣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都安高中每年招收的1000多名新生中,有近四成是贫困生。
2010年9月新生入学,一名同学跟着爸爸从乡下到县城的高中报名,这位父亲掏遍全身只有30元钱。莫校长看到后从自己口袋掏出100元,对这位父亲说:“孩子交给我,你拿这些钱做路费回家吧。”30多年来,莫振高个人资助300多名贫困生上大学,并通过各种渠道筹款数千万元,为大山送出了数万名优秀大学生。
都安高中资助办的韦喜凤老师因为从事校内贫困生建档、资助事宜,与校长莫振高的接触更多,也经常陪同校长下乡进村走访贫困生家庭。“只要提起某个贫困村的名字,校长都能说出我们学校哪些学生是这个村的,家里情况如何。”韦喜凤说,她在整理贫困生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凡是与校长沾亲带故的学生,哪怕家里确实贫困,也不能享有学校的资助名额,而是由校长在背后用自己的收入默默资助。
如今就读西华师范大学的都安女孩卢贵飞对校长的关爱永生难忘。她从小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养父独自一人把她养大。高三那年,养父去世了,就在卢贵飞万念俱灰的时刻,班主任和校长伸出了双手:校长说以后学校解决她的一切开支……卢贵飞因而没有失学,最后考进了大学。听闻“校长爸爸”去世的消息,她久久不愿相信。
莫振高对贫困生的关爱细致入微。他在给贫困生发放生活费的时候,会特意说明,自己不赞成贫困生不可以吃好的。“拿到这些钱,你们就去食堂,对阿姨说‘我要吃鸡腿’,不要害羞。”莫振高曾说过这样的话,这些细节温暖着贫困生们一颗颗脆弱而敏感的心。
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爱,莫振高在教学上也是标杆。为了解决高考学生的心理问题,2008年,50多岁的莫振高自费到北京参加心理学培训。取得上岗资格证后,他回到学校开设了心理课,这成为学生感到“永远听不够”的课程。
执教43年,莫振高手中经常拿着一本订了又订的厚厚教案,甚至连吃饭,那本教案也没有离开过他。他热爱瑶山教育,心系学子,多次被推荐到行政部门任职、被外地学校高薪聘请,但他都婉言谢绝。他把办好教育事业作为体现人生价值的毕生追求,40多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无比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对事业高度负责的高尚情操。
莫振高用自己的人格、能力、水平、业绩,在全社会树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他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的一生,是追求卓越的一生,是精益求精的一生,是热爱与奉献的一生。
瑶山好校长,学生好“爸爸”。今年5月底,自治区党委追授莫振高“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