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协会”何以大行其道?

23.12.2014  04:11

  自称是经过政府部门批准成立的行业协会,但在民政部网站上却查询不到相关记录,只用交纳1.45万元的会员费,就能成为协会的副理事长。如今,遭到业内人士质疑的“中国营养协会”,又开始筹备2014年会并开始招揽合作赞助商。(12月21日《北京青年报》)

  无论是业内人士的质疑,还是媒体记者的暗访,所谓“中国营养协会”的“山寨”属性都似乎证据确凿。而令人不解的是,如此疑点重重、经不起查询的“山寨牌”协会,竟可以堂而皇之地上电视、登报纸、置办官网,甚至能大张旗鼓地搞活动、拉赞助、设立“分会”:6月25日,举办“2014最受信赖饮用水品类及品牌评选活动”;9月19日至21日,与诸多单位联合主办“中国最大保健食品展”;12月13日在宁波市召开的“中国营养协会宁波分会成立大会暨公众营养峰会”,更是汇聚了超过1500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营养师……

  诚然,假“”字号“营养协会”的大行其道,自有社会希冀营养改善、崇尚养生保健的民众诉求和市场环境,但就此等怪像依旧由媒体曝光的现实而言,缺乏严格有效的行业监管,当是毋庸置疑的问题关键。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类“学会”“协会”,指望老百姓的“慧眼”识假并不现实,唯一靠谱的无疑是政府的监管部门和“正宗”的行业组织。根据我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的名称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的,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经过批准。由于各级民政部门对此负有审批与管理的职能,其对假协会的甄别与查处也自当责无旁贷。同时,为了维护正当民间团体的声誉与尊严,“正规”的行业组织也应为本行业的打假治伪和门户清理挺身而出。

  遗憾的是,记者对山寨牌“中国营养协会”质疑和追问,民政部门和相关“学会”并未表现出维护正义的敢于出手或仗义执言,而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民不告官不究的沉默态度。比如“不能给您更多的解释,你自己要谨慎一点。”“我们是有重合的地方,可以说是同行业。”云云。正是最具发言权和监管能力者的漫不经心与话语权缺失,才助长了这种伪“协会”的无所顾忌和公然敛财。也许,有媒体曝光语境的该协会“年会”或可成其水落石出的节点,但社会对监管缺失的反思与补漏,却当时不我待。(张玉胜)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