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罗城13岁少年撑起苦难之家
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后父亲病故。为补贴家用,他去打零工,用瘦小的双肩和
年迈的爷爷一同扛起家庭的重担——
13岁少年撑起苦难之家
13岁,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纪,可他却早早告别同龄人的稚气,为了补贴家用,他帮别人捡红薯、串烟叶、搬砖头……用瘦小的双肩和年迈的爷爷一同扛起家庭的重担。
5月7日,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高安村六安屯见到吴炳科时,我们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身高还不到1.4米,瘦弱又腼腆的小男孩,竟然能撑起一个家。
命运多舛 母亲出走父亲病逝
“多难的家庭,可怜的孩子!”高安村老村长吴龙杰告诉我们,吴炳科两岁的时候,母亲就离家出走,10多年来杳无音讯,父亲长年卧病在床,爷爷耳朵不好使。疼爱他的奶奶2013年病逝,不料祸不单行,不久,父亲也病逝了,这对本就多灾多难的家庭无疑雪上加霜。为了治疗奶奶和父亲的病,家里能卖的东西早都卖完了,如今,家里只剩下爷爷、老水牛和他了。
在村里,我们看到吴炳科家,就是一间矮土屋,与村上林立的“洋房”格格不入。黑漆漆的房间里一张长椅,一张木桌,两张竹凳,一个水杯,一口锅,5瓦灯泡孤零零地吊在梁上,让人看了觉得很心酸。
苦难童年 祖孙相依彰显孝道
“我得给爷爷热菜了!”吴炳科说,他爷爷快80岁了,早上下田抛秧还没回来,他放学回家煮好饭菜后就去叫爷爷回家吃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每天天刚亮,他就早起喂鸭、煮早餐,然后步行20分钟去学校,上午、下午放学后,又赶着回家,带着学校饭堂偶尔剩余的饭菜回家给爷爷,帮做家务、干农活。周末,为了补贴家用,他还打零工。
“从10岁起,他就挑起了生活的担子,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和年近80岁的爷爷,家里的经济来源除了政府的微薄补贴外,就靠他和爷爷耕田种玉米、种红薯过日子。
中午1时许,吴炳科的爷爷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小土屋,懂事的吴炳科马上找来碗筷给爷爷打饭,我们发现,饭锅里是很稀很稀的粥,菜也炒黄了,变味了。
“爷爷,你吃菜!我刚热好的。”夹了口菜给爷爷,吴炳科便津津有味地吃午饭,我们的心情却很沉重。
“多亏孙子懂事,听话能干,要不我可能也活不下去了。”老人家告诉我们,在烤烟、红薯的收获季节,每逢周末,吴炳科经常去村民家里帮工,串一串10来20斤的烟叶5毛钱,一天下来也有10来块钱补贴家用,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有时候多挣了钱,吴炳科就从镇上买来大头粉,爷孙俩高高兴兴的,仿佛过年似的。
自强不息 逆境之中不忘助人
“他很勤奋,成绩很好,特别是数学。”祝老师说,整个龙岸镇小学共有学生3000多人,同年级不少于500名学生,吴炳科的成绩在全镇排年级前10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连续5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采访中,我们发现,在那间矮小坑洼的土屋墙壁上,大大小小的奖状“笑开了花”。
“如果我不努力学习,就对不起关心我的老师了。”吴炳科没有豪言壮语,他只默默地努力着,一丝不苟地完成和协助老师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每次学校开展大清洁活动,他总是抢着干最脏最重的活儿,从不偷懒,也从不乱扔垃圾,因为他知道劳动的辛苦。
“他很有办法,又乐于助人,同学喜欢他,老师也喜欢他。”同班同学吴炳玖告诉我们,吴炳科在班里成立了“帮困小组”,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学习困难的同学建立“一帮一”对子,制作学习困难生帮扶记录表,记录学习困难同学的当前学习成绩、不及格原因、最吃力的科目、下个月要达到的目标等,逐一攻破。大家你追我赶,全班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吴炳科成了老师的好帮手。
“祝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她才好!”说起妈妈,吴炳科很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他可以照顾自己了,希望妈妈在远方生活快乐,身体健康!(特约记者 蒙增师 韦怀东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