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村庄现岩溶地面塌陷群 特殊地质环境和大旱是主因

29.04.2015  20:32

  图为玉林市福绵区新桥镇五金村委上垌自然村一带的地陷坑。 玉林地质环境监测站 摄

  图为玉林市福绵区新桥镇五金村委上垌自然村一带的地陷坑。 玉林地质环境监测站 摄

   中新网南宁4月29日电 (记者 杨志雄 黄艳梅)广西玉林地质环境监测站29日向中新网记者介绍,经调查,发生在玉林市福绵区新桥镇五金村上垌队的岩溶地面塌陷群灾害,目前未造成人员伤亡,按照《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标准划分,其灾情等级为小型。玉林市官方表示,已在塌陷区设置多个监测点,将根据专家环评报告采取相关防治处置。

  玉林地质环境监测站介绍,4月15日,该站接到“新桥镇五金村委上垌自然村近期连续发生多处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后,技术人员立即前往灾害点进行现场调查。

  经调查,上垌村岩溶地面塌陷群位于玉林市福绵区新桥镇五金村委上垌自然村一带,福绵至新桥公路(327县道)从塌陷群分布区中部穿过。自2011年该塌陷群出现以来,至今已先后发生了13处明显的塌陷坑,其中有6个塌陷坑在今年4月10日至14日先后发生。

  其中,一处塌陷位于五金村一周姓村民住宅房旁。据介绍,4月14日凌晨,该村民发现其房子前沿出现1个塌陷坑,坑口平面形态大致呈椭圆形,面积约25.12平方米,最大可测深度3.2米,坑内未见有基岩、地下水出露。此塌陷坑东侧10m处另一周姓村民住宅内可见墙体、地梁有明显的开裂变形迹象。

  14日出现在327县道西南侧50m处的荒田中的一处塌陷面积约98.91平方米,最大可测深度约5米,坑内可见有基岩及地下水出露,水位埋深约6米,塌陷坑周围地面可见开裂变形、下陷等现象。此外,村庄一处水田中也出现塌陷坑并损毁水田及秧苗,周围地面可见凹陷等现象。

  玉林地质环境监测站工程师何明宁介绍,上垌自然村一带属于缓坡丘陵谷地地貌。诱发岩溶地面塌陷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该村位于广西博白至梧州区域性断裂带上,有两条断层在此交汇,造成谷地中的灰岩破碎、导水性好,因而岩溶极为发育,发育有大型溶洞;二是该地带为喇叭状岩溶谷地,属于地下水强迳流区,受东、西两侧碎屑岩隔水层的影响,水交替频繁,易带走洞中的充填物而形成浅层岩溶空洞、土洞;三是近期玉林市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地下水因补给不足水位大幅下降,自然水位降深达6米,同时地表土体失水龟裂、结构破坏;四是村民抗旱过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对岩溶地面塌陷的发生有时也会有一定的加剧作用。“前三条是主要原因,第四条是次要原因。”他说。

  玉林地质环境监测站介绍,根据现场调查及访问,塌陷群分布区的民房及地面还有新的裂缝产生,原有的裂缝也有加宽、变长的迹象,少数塌陷坑还出现回填后二次塌陷的现象,这说明该塌陷群尚处于发展期,稳定性差,在抽水降漏漏斗范围内仍有可能发生新的塌陷坑,少数塌陷坑仍有可能侧扩,在受到水位变动及外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塌陷坑扩大的可能较大,威胁当地居民的生活及财产安全。

  玉林地质环境监测站称,由于塌陷群分布区为村庄所在地,频繁发生没有先兆的岩溶地面塌陷已经引起部分村民的恐慌,为避免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减少灾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宜采取如下防治措施:立即停止大量、连续开采地下水进行灌溉的不合理抽水活动,直至塌陷趋于稳定;采用地质雷达对他塌陷危险区进行普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意识,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工作。

  此外,建议位于塌陷坑旁及近期房屋已经出现裂缝、且裂缝有加宽或变长的住户宜进行避让,直至查明房屋下无溶洞或土洞存在方可回迁;如房屋下存在溶洞或土洞的住户,则必须在治理完成后回迁或选择异地重建。

  据悉,此次岩溶地面塌陷灾害目前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已造成约8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灾害发生后,玉林市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和当地村干部即赶赴现场,在向受威胁住户发放避灾明白卡、安排受威胁住户进行避让,并在受塌陷影响区周围设置了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同时还设置了多个监测点开展监测,待监测一段时间确认灾害不再发展后再采取具体的防治措施。(完)

南宁市2017年春季主体班开班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胡光磊)3月20南宁新闻网
南宁质监部门深入企业开展帮扶调研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杨玲 通讯员 黄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