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上一位雕刻时光的隐世手艺人(组图)
雕刻时光的手艺人
中国网8月23日讯 陈正松,是现在峨眉山上唯一一个还在做龙头拐杖的人。
除了耳朵有点儿背,陈正松看起来怎么也不像78 岁的人,身板硬朗,发色乌黑,面泛红光
从山外购来梨木、红花梨、樟木、楠木,或是山中采来的树根或断木头,经过手工雕刻和打磨之后,成为一根龙杖。
峨眉山的九头龙首拐杖声名远播,木雕的精美已远远超过其实用性,受到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睐
陈正松坐在自己屋檐下,打量着手中的一根木头。他手里拿着一把锋利的铁刀,思忖片刻,刻了下去,手指娴熟地变换角度,力道时轻时重,木屑便飞了出来。
这时,一阵山风吹过来,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等待一个浑然天成的作品。
龙头拐杖多用梨木、红花梨、樟木、楠木制作,要根据天气与湿度进行保养
每一段木头都是孤本,每一根龙杖都不相同,一刀下去,全赖胸有成龙。
工具都是揣摩龙形的时候觉得需要才打的,陈正松给自己前前后后打了超过40 把工具
这些年来,陈正松从书本上、从房屋建筑上、从民间传说中,去揣摩各种龙形。大多的雕刻工具,也都是自己设计、自己打造的。不同型号、不同形状的刻刀、凿子……还有很多他自己都叫不出名字的工具,林林总总有40多把。
依照木头的独特形状而创意,每一根都不尽相同
一根龙杖,最快七天才能做成,慢的话要做上一两个月。单龙、双龙、五龙、九龙,各式各样的龙杖,都从木头本身的天然形状和纹理中自然得来。
依照木头的独特形状而创意,每一根都不尽相同。独首的,表情各具特色;众首的,着力表现相互缠绕的形态。雕刻前,他从不用画笔画出轮廓:“我只在点睛时才用得上画笔。”
龙形在心,只能意会。于是即便已经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陈正松的徒弟只有从小给他打下手的儿子一人
在40岁之前,陈正松做木工和石工,40岁后,他开始迷恋几近失传的手工雕刻龙杖。现在,陈正松78岁了,是峨眉山龙头拐杖传承人,手艺了得。
“做手艺不是能挣钱的事,等你学会了,也已经老了。我所有的精力都在木头上,雕好了心里就很愉快。”陈正松说,虽是粗茶淡饭的生活,他的精神世界却很快乐。
陈正松的龙头杖都悬挂在自家屋檐下、栈道路边,静待有缘人。其价格也十分低廉,几乎只是原本木料的成本价。
老人家笑呵呵地说:“不靠这个赚钱,只图自己开心,就是喜欢这个啊!”
当然,上门找陈正松求拐杖的人也不少。小编拜访老人家时,刚巧遇上一个东南亚收藏家一口气买走了他一半的作品;曾有河北来的一位狂热爱好者,就在山下坐等拐杖完工;还有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游人兴奋地买了一把,回国过海关时却被告知“行李超长”不得托运,他万分不舍,最后只得将拐杖拦腰截断,先带回家,再设法打榫接上。(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