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十二五”期间扶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同步推进
崇左市“十二五”期间扶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十二五”以来,崇左市积极谋划,狠抓落实,创新举措,克难攻坚,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大格局,累计投入95.5亿元,全力推进该市新一轮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74.49万人减少到2014年底的40.3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底的37.52%下降到2014年底的18.7%;农村公路、危房改造、农网改造升级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专项扶贫成效突出。2011年以来,崇左市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和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3.12亿元,实施207个贫困村村屯道路、农田水利、危房改造、人饮工程、卫生医疗、就学保障、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事业建设,着力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劳动力素质提升等突出问题。在边境地区实施富民行动大会战方面,四年来该市共投入大会战资金24亿元,重点实施边疆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社会公共服务、边境开发开放、产业、边民补贴补助等项目4000个,边境一线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求医难、住房难、上学难、增收难等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沿边开放开发基础不断夯实。在财政专项资金扶贫方面,四年来,该市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4亿元发展产业扶贫项目191个,直接扶持贫困户9.2万户。此外,该市还创新金融扶贫,撬动扶贫产业发展,先后发放扶贫贷款贴息资金2490万元,累计扶持24家龙头企业,2.45万户贫困户获得贴息贷款6.16亿元用于产业开发。
——行业扶贫力度大成效明显。“十二五”以来,崇左市各行业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合力攻坚,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优势,把改善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贫困村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本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向重点县和贫困村倾斜。如在教育扶贫方面,全市7个县(市、区)已全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程,累计对全市894所农村中小学校15.49万名学生支出营养膳食补助8296万元;投入资金1.38亿元,通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以及在农村小学、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园等方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涉及学前教育学校460所;全市共筹措资金1.335亿元实施教育惠民工程的农村义务教育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资助、普通高中免学费、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等四个学生资助项目。社保、卫计部门扶贫方面,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从2012年开始,全市新农保就已实现全覆盖,待遇发放率100%。交通投入方面,全市各级交通部门共投入12亿元,修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项目256多个1400多公里,修建屯路1500条2000公里。全市90%以上建制村已通沥青(水泥)路,比2010年底提高37个百分点。水利部门先后投入3.54亿元修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1227处,解决52.3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住建部门先后投入19.31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58万户,极大解决了困难农户住房问题。供电部门共争取农网改造资金7亿元以上,实施农村电网路线改造近3000公里。
--社会扶贫显真情成效大。"十二五"以来,崇左市完善"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扶贫工作责任制度,落实232名市、县(市、区)四家班子成员、464个机关事业单位定点帮扶全市207个贫困村,207名"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攻坚,2.1万名干部结对帮扶9.7万户扶贫对象户,共帮扶引进和投入资金2.7亿元。市委统战部、扶贫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工商业联合会在全区率先开展"村企共建"活动,积极搭建村企共建平台,共落实207家非公有制企业、商会等结对帮扶全市207个贫困村,突出"产业帮村、教育强村、边贸富村、劳务助村、旅游兴村"等帮扶载体,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特色,结合贫困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实现了农民收入增长、企业转型优化的目标。据统计,截至2015年9月,崇左市非公有制企业累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6400多万元,协调落实帮扶项目29个,涉及资金8200多万元,举办各类技术扶贫培训班60期,培训学员1836人次,吸纳解决闲散劳动力6000多人,解决贫困人口近10万人。
"十二五"期间,崇左市积极推进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全市扶贫工作形势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