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区:突出“四破解”力促精准扶贫落地
江州区:突出“四破解”力促精准扶贫落地
本网江州区讯(陆生神)2015年以来,崇左市江州区着眼于“选、派、配、管、用”等重点环节上,创新选派管理考核机制,对基层扶贫干部“送上马”、“扶一把”,切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因村因地因人选派,破解“选派不准”问题。 因村精准选派。结合36个贫困村的民情社情、致贫原因、主导产业等因素,划分为5大类别,有针对性做好干部选派和后盾单位挂点工作;针对扶贫移民村,重点选派国土、住建、规划等系统的干部;针对基础设施薄弱村,重点选派交通、水利、财政等系统的干部;针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重点选派政法、调处、法制等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适宜发展特色种养的贫困村,重点选派农业、林业、水产等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干部;因地精准选派。结合贫困村所处地理位置以及江州区“十三五”规划蓝图、“三角一圈”科学发展布局等实际,对3个街道和2个乡镇服务城市的核心“一圈”辖区内的贫困村,安排人社、科协等部门干部进驻,着力帮扶贫困群众适应城区、转移就业;对旅游商贸重镇,重点安排经贸、旅游等部门进驻。
强化一线培养,破解“沉不下去”问题。 推动扶贫干部沉下基层。制定出台《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中考察识别和选拔使用干部办法》,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在一线锻炼、成长的用人机制。在用人导向上,明确培养选拔干部重点看“三个一线”,即“是否在基层一线岗位工作2年以上,是否有参与急难险重一线工作的经历,是否有自愿到基层一线锻炼的担当意愿”。凡是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必须参加部门包村,让干部在精准扶贫等艰苦环境中改进作风、增长才干。推行定向帮扶机制。安排83个江州区直部门开展定向精准帮扶,按照1:3—1:5的比例配备392名干部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要求处级联系5户以上,科级联系3户以上、普通干部联系2户以上,每年为联系户办实事好事10件以上,一包3年不变,不脱贫不得更换。
整合资源平台,破解“干得不好”问题。 整合部门资源,破解驻村队伍不足难题。成立江州区精准扶贫攻坚指挥部及驻村干部管理办公室。选派188名领导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扶贫副书记和工作队员;区直部门和乡镇(街道)按照1:3-1:5的比例配备1000多名干部,组成100多个工作组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夯实扶贫工作队伍。整合政策资源,破解接触设施薄弱难题。充分整合利农惠民扶贫资金4.66亿元,重点在道路、人饮等基础设施扶持贫困村,让资金和项目成为第一书记的“手中粮”。整合培训资源,破解实用技能匮乏难题。联合广西区外党校组织异地培训3期157人,本地专题培训11期,让扶贫干部开眼见、长本领、真扶贫。整合社会资源,破解生产项目资金难题。围绕“双高”糖料蔗项目、大华肉牛养殖等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同时,协调金融机构,落实贷款3100多万元用于贫困村产业发展,破解生产资金短缺难题。
严格管理考核,破解“管理不严”问题。 强化日常管理。率先在崇左市成立江州区副处职级和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督导团,发挥老干部严管理、懂政策的作用,开展专项督查;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驻村帮扶干部,确保沉下心思扑在扶贫工作上。2014年以来,提拔了11名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年龄超过50岁的扶贫攻坚一线干部。强化动态考核。在年度考核和绩效考评体系中,增设了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增加了分值权重。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和体系,将考核党政领导班子重点放在扶贫开发、完成减贫增收任务情况上。强化执纪问责。坚决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从严查处;对驻村帮扶重视不够、工作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的干部,一律问责;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领导干部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对扶贫攻坚中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公开曝光,强化警示教育,发挥震慑作用。先后有2名后备干部因为驻村时间不够、扶贫成效不明显而被暂缓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