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 薪火相传 “广西工匠”推荐宣传学习活动综述

23.12.2016  02:08

每一个行业,都有一种灵魂,叫“工匠精神”,那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工作格调和人生态度,它代表着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时代发展,社会前行,需要“工匠精神”。近日,“中国梦·劳动美”——“广西工匠”推荐宣传学习活动揭晓,我区首批10名“广西工匠”诞生。

寻找工匠、发现工匠、选树工匠、传承精神,这场持续4个多月的宣传学习活动,让工匠精神在八桂大地上闪光。

寻找工匠树立行业标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诗经》里对工匠精神的生动描述。

穿越千年历史的风雨,“工匠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2016年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曾经被淡忘的词语,成为时代发展的热词。

地处祖国西南的广西,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产业转型、追求发展质量、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创新驱动……一幅幅宏伟蓝图,离不开各行各业践行、发扬“工匠精神”的人。

弘扬“工匠精神”,是发展的需求,是时代的呼唤。

选树“广西工匠”,应运而生。

今年4月22日,自治区政府召开联席会议商定,由自治区总工会牵头,会同自治区工信委、科技厅、人社厅联合开展“广西工匠”推荐宣传学习活动,选树一批“广西工匠”,努力打造一支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职工队伍。

6月底,“广西工匠”推荐宣传学习活动正式启动,并迅速引起广泛的反响和共鸣。

一场发现工匠、挖掘“工匠精神”的热潮席卷八桂大地。

持续时间长达4个多月,面向基层,面向一线岗位,面向从事生产、技术、研发等工作的普通劳动者,寻找最能代表时代精神的广西工匠。

在全区14个设区市以及各行各业,一批具有工艺专长、掌握高超技能、体现领军作用、作出突出贡献和技艺超群的基层手工操作者,从幕后走到前台,他们的工作态度、精神世界、人生故事,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成为各行各业新的标杆。

延伸“广西工匠”精神内涵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广西工匠?它的精神内涵在哪里?

走进10位工匠的人生故事和成长经历,就能深刻感知工匠精神的魅力所在。

真正的工匠既要有敬业爱岗的坚守,更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在柳钢转炉厂,炼钢技能专家陈毅杰31年如一日钻研“一口炉”,精益求精地琢磨着如何能炼好钢;三江侗族自治县木匠杨似玉,守着一份匠心,在近50年的时光里精雕细琢,一座座风雨桥和鼓楼拔地而起;南宁市公交公司汽车修理工张海坚,27年来凭着精湛的技艺和超强的责任心,维修、检测过的公交车辆,没有一辆发生过中途坏车……

此次选树的10名“广西工匠”,既有尖端技术的冲击者、辉煌古艺的传承者、疑难杂症的破解者,又有技术跨越的进取者、技艺高超的巧手者、坚守责任的执着者,他们分别来自不同行业,涵盖了炼钢、交通、工艺、石化、建筑、水利、铝业、制造、电力等行业。

尽管行业不一、年龄不等、专业不同,但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同样的光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耐心专注、专业敬业、创新传承的工匠精神。他们用匠心锻造出行业品质,更铸就了一个行业的精神和价值。

广西工匠精神是在‘工匠精神’内涵中融入八桂儿女务实、创新、坚守、敢为人先的元素,是‘工匠精神’在八桂大地的生动体现和拓展延伸。”自治区总工会负责人表示,“‘广西工匠’精神意味着执着坚守、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意味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钻研精神;意味着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高超技艺;意味着熟能生巧、匠心独具的精湛技能;意味着追求卓越、推陈出新的传承精神。”

传承工匠精神推动社会前行

选树不是结果,传承才是目的。

广西工匠”宣传学习活动推动了“工匠精神”在八桂大地薪火相传。

柳钢转炉厂,在陈毅杰引领下,1000多名弟子成为了行业骨干;张海坚所在的南宁公交公司保修分公司,“工匠精神”正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每一位职工都竭尽所能,把每一件事情做实做细,这是工匠精神的内涵,也是张海坚的榜样作用带来的影响。”该公司副总经理吴庆明表示。

南宁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80后的变电检修专家李炎是此次选树的“广西工匠”中最年轻的一位。他扎根一线变电检修岗位13年,检修数十万次,实现“零差错”;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填补了广西电力行业变电维修的空白。李炎以他的细致严谨、创新精神成为行业青年学习的标杆,如今他带出的班组成员个个都是技能高手,更是出了名的人才班。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有关专家表示,以培育选树“广西工匠”为契机,将为更多“广西工匠”搭建创新创业创优的舞台,引领更多职工学习“广西工匠”先进事迹、践行“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高地、在八桂大地生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