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一起"逛巴扎"--探访丝路上最大民族特色巴扎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7日电(记者顾煜 关俏俏)跨越欧亚大陆的漫漫丝路商道上,遍布着一个个“巴扎”(集市),而坐落于新疆乌鲁木齐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新疆国际大巴扎就是丝路上最大的民族特色巴扎。3000多中外客商汇聚于此,经商易货、互通信息、交际娱乐。江浙的纺织品、新疆的手工艺品、中亚的地毯……这个集商贸餐饮、艺术展示、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商城,正是丝路的缩影。
新疆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历史上是亚欧商业贸易的结合点,活跃着众多以商业贸易为主业的民族。新疆各地的巴扎,就是他们创造出来的经济文化形式,也是他们长期从事商贸活动的场所。
在新疆国际大巴扎地标性建筑之一——80米高的观光塔中,蜿蜒而上的楼道被民间艺术家“涂鸦”:喀什、和田、龟兹、楼兰遗址、吐鲁番等古丝路驿站一一呈现,西域风情令游客啧啧称奇。
观光塔周围分布着民族服饰城、民族干果城、民族地毯城、民族工艺品城、民族药材城、玉器珠宝城等六大市场。
“朋友,来瞧一瞧,看一看。”周末一大早,也许不少人还在享受慵懒的早晨,大巴扎早已热闹非凡。不停吆喝的商贩、观光购物的游客、匆匆忙忙的送货员,嘈杂的巴扎中时不时传来砍价的声音。
艳丽的丝巾、精致的手工艺品,还未到客流高峰时段,阿布拉江·吐尔逊的店铺已被涌入的游客“占领”。“今年的游客比往年多,我都忙不过来了,就叫上女儿来帮忙。”他擦了擦额头的汗,脱下了外套,还未喝口水,就又去招待顾客了。
“每年这里的外国游客还不少呢。”对阿布拉江·吐尔逊而言,见到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游客早已稀松平常,而不少商户还能说上几句流利的英语、俄语。
来自新疆和田的阿布拉江·吐尔逊是最早入驻大巴扎的商户之一。从最早的玉石店到现在的丝绸店、手工艺品店,他如今已拥有4家店铺,年收入30万元以上。
他在丝绸店门口摆放了一台传统的艾德莱斯织布机,女儿麦迪娜现场纺织,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木质的梭子,五彩的丝线,绚丽的丝绸在姑娘灵巧的手中一点点织就。以独特手工艺扎染的艾德莱斯绸,色彩绚丽,轻盈飘逸,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热销”商品。“尽管一天只能织一米,但手工织出来质感很不一样。”麦迪娜说。
为增加游客体验感,阿布拉江·吐尔逊还在店铺二楼设了开放式作坊,现场展示地毯、木盘、铜器等特色产品的手工制作过程。“这两年游客明显多了,生意越来越好。”
“今年商户可有的忙了。”新疆国际大巴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企划部经理丁亚洁说,仅过去的一个月,大巴扎就迎来游客八万余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增长,“旅游旺季,每天来大巴扎的中外游客达六七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最多达一万人次。”
目前,国际大巴扎经营商户达3000多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其中不乏来自巴基斯坦、阿富汗、土耳其等国的外籍商户。
巴基斯坦的瓦吉德·艾力在大巴扎里经营地毯和铜器。谈及来到中国18年的变化,他感受颇深:“生活、生意越来越好,我知道‘一带一路’倡议,它让我从家乡进货的速度都变快了。”
初夏时节,新疆国际大巴扎迎来旅游旺季,80米高的观光塔下、民族乐器店里、手工冰激凌和干果摊前,到处都可以看到兴致勃勃的国内外游客。
【 编辑:陆权香 作者:顾煜 关俏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