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巴黎连环恐袭由3组武装分子完成
15日,一名女孩在法国巴黎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的巴塔克兰剧院外悼念遇难者
这是11月14日在法国巴黎发生枪击事件的餐馆拍摄的留在玻璃窗上的弹痕
根据巴黎检方14日最新消息,13日巴黎系列枪击爆炸事件共造成129人死亡,352人受伤。德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已加强安保措施,严防恐怖袭击。
三名参与巴黎恐袭事件的恐怖主义分子的名字被公布,其中一人为法国籍,一名为叙利亚籍。
最新动态
连环袭击 或由三组恐怖分子完成
法国巴黎检察官莫林14日在记者会上宣布,共有7名恐怖分子在袭击中死亡,警方在巴塔克兰剧院发动突袭时,打死其中3人。在一名在法兰西体育场附近实施自杀式袭击的恐怖分子尸体旁,警方发现了一本叙利亚护照。
莫林认为,袭击可能由三组恐怖分子完成并相互协调。据目击者证词,袭击巴塔克兰剧院的恐怖分子提到了叙利亚和伊拉克。莫林说,警方确认一名1985年出生在巴黎郊区的法国人伊斯梅尔·奥马尔·穆斯塔费参与了巴塔克兰剧院袭击事件。此人曾因多次违法被司法机关记录在案,因思想极端从2010年起被警方重点监视。但他此前从未卷入恐怖组织,也未曾被关押。据法国电视台报道,这名法国籍疑犯的父亲和哥哥已被警方拘留,调查人员对二人的居所进行了搜查。
此前塞尔维亚的《Blitz》报已经公布了另一名恐怖分子的名字——通过塞尔维亚进入西欧的叙利亚公民艾哈迈德·艾尔莫哈迈德。第三名恐怖分子的名字——阿卜杜拉巴克·B则是由法国《费加罗报》公布。媒体还没有公布关于此人的详细信息。
比利时警方 逮捕4名与恐袭相关嫌犯
根据目击者证词,恐怖分子袭击巴黎巴塔克兰剧院时,有一辆停靠在剧院旁边的车使用的是比利时牌照。同时,法国警方在发生枪击的酒吧附近街区发现了另外一辆比利时牌照轿车。调查人员认为一伙袭击者很可能在事发后逃往比利时,巴黎检方已向比利时政府请求司法援助。
比利时首相夏尔·米歇尔说,比警方当天下午在首都布鲁塞尔莫伦贝克-圣让区进行多次搜查,共逮捕4名与巴黎系列恐怖袭击有关联的嫌疑分子,其中一人在13日晚案发时身处巴黎。
巴黎连环袭击发生后,法国政府立即采取应对措施。法国总统奥朗德当地时间14日下午再度召集内阁会议,决定在三日内增派3000名士兵,以提升安全保障措施。
此外,根据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在14日内阁会议后发布的公报,医疗机构正在全力以赴救治袭击中的受伤人员,法方已开始死难者家属的接待工作。
各方应对
欧洲国家 采取行动严防恐怖袭击
其他欧洲国家也已采取行动,防止恐怖袭击。目前,比利时政府已明显加大防恐力度。据比利时媒体报道,比利时警方在第一时间紧急加强与法国的边境公路检查,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及公共场所将提高安检力度,加强巡逻。
德国内阁成员14日在柏林召开紧急会议,就巴黎袭击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进行磋商。德国内政部长德迈齐埃在会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德国一直在国际恐怖主义的目标范围内,德国安全部门也在对本国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
德迈齐埃说,德国从14日开始加强公共场所的安全警戒,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对来往于德、法两国火车和航班的安全监控,提升安全人员武器装备,在机场等重点区域警方会配备“明显可见的武器”。此外,德国安全部门将密切追踪“危险分子及其支持者”,同时也将关注可能对此次袭击事件做出反应的极右翼分子动向。
国际社会 呼吁加强合作打击恐袭
国际社会强烈谴责此次恐怖袭击事件,对死难者表示哀悼,并表示要加强合作打击恐怖主义。
欧盟28国领导人和欧盟三大机构(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领导人14日晚发表联合声明说,欧盟对巴黎恐怖袭击事件表示深深震惊,并对死难者表示哀悼。这是恐怖主义分子向整个欧盟发起的袭击。我们将以坚定的决心和一切必要手段共同面对恐怖主义威胁。
英国首相卡梅伦14日发表声明,称这次袭击是“法国二战以来最严重的暴力行为”,也是“欧洲十年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声明说,英国将和法国以及全世界的盟友一道,“加倍努力铲除有毒的极端主义意识形态”。
国际观察
恐怖袭击为何瞄上法国?
观察人士认为,发生这种事件是法国等欧洲国家面临的恐怖威胁不断积累后的一次爆发。欧美等西方国家应进行深刻反思,防止类似悲剧重演。
精心策划 血腥杀戮
这次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的显著特点是,以多处平民密集区域为目标,杀手协调配合程度高,行凶过程中冷酷无情。这些特点表明,事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法国巴黎检察官莫林14日在记者会上宣布,大约3组恐怖分子相互协调,先后发动袭击。他说,7名袭击者都持有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携带相同爆炸物。根据目击者的证词,在巴黎第11区巴塔克兰剧院发动袭击的恐怖分子在受害者面前谈到了叙利亚和伊拉克,认为法国应该为其叙利亚政策付出代价。
事件原因 值得反思
观察人士认为,探究巴黎袭击事件发生的原因,既与国际恐怖势力渗透,蓄意制造事端有关,又与法国的政策及自身特点等因素有关。
长期以来,法国移民政策较宽松,但引导移民融入法国社会的政策缺失,且移民接受教育及获取工作的机会匮乏,处境依然艰辛,这导致一些移民或后代滋生反政府、反社会情绪,容易被极端势力利用。另一方面,法国一些媒体认为,自前总统萨科齐时代以来,法国在外交上刻意强调“民主、反恐”,先后在利比亚、马里、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家动用武力,这为极端势力提供了“报复”的借口。近年来,法国本土和海外目标遭到激进极端分子袭击的事件增多。
如何应对 多方关注
叙利亚反对派人士贾乌德说,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会对地区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会促进国际反恐联盟势力进一步壮大,同时也可能促使西方国家加速谋求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方案。
当前,法国除了与恐怖主义斗争,恐怕也需要思考如何缓解外部压力,为公民创造有利于和平的条件。例如,法国改变外交政策上的干预主义,抛弃一些高调做法,面临恐怖袭击的威胁可能会减小。
国际时评
打击恐怖主义需加强合作标本兼治
恐怖主义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打击恐怖主义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联手合作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但实际上,国际反恐努力效果有限甚至西方“越反越恐”,究其原因在于,“合作”在某些西方国家很大程度上沦为一句口号。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在反恐问题上推行“双重标准”,基于自身政治、经济利益和价值取向采取不同立场,并试图以反恐为由干涉其他地区和国家事务,植入并推行西方价值观。此次巴黎惨剧的制造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就是在这种错误的反恐态度下滋生并发展壮大的。
一场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却留下了一个混乱的伊拉克,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前身便滋生于这片充斥着战乱和教派冲突的土壤,叙利亚内战以及随之而来的权力真空为它迅速拓展“疆土”提供了机会,而美国出于私心实施的“不痛不痒”的打击远未伤其筋骨。
考虑到自身战略利益,美国及其盟友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各有自己的小算盘。以美国为例,在打击“伊斯兰国”时始终没有放弃推翻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意图,在无法分辨叙国内反对派力量是敌是友的情况下不愿倾力相助。同时,在深陷伊拉克、阿富汗战争泥潭之后,美国也不愿再接叙利亚这个“烫手山芋”。法国等表现比较积极的国家,则想借打击“伊斯兰国”扩大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美国及其盟友发动的空袭不仅未能动摇“伊斯兰国”的根基,反而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宗教和社会矛盾严重激化,极端主义思想进一步泛滥,使得一些人愿意铤而走险,投入“圣战”。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欧洲首当其冲成为“圣战者”攻击西方利益的中心。
可见,要打赢反恐战争这场硬仗,国际社会必须真正行动起来。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4日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会见时双方一致赞同的: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综合新华社报道
编辑:陈轶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