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多措并举开创“三支一扶”工作新局面

20.08.2015  16:56

玉林市多措并举开创“三支一扶”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玉林市围绕培养“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重实践和服务“三农”为目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多措并举开展“三支一扶”工作,使大学生们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 加强领导,做好招募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玉林市“三支一扶”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玉林市人社局由一名副局长负责“三支一扶”领导工作,各县(市、区)和各开发园区、单位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明确1名领导分管负责,具体落实到位。每年的“三支一扶”招募工作,从报名、指标分配、面试、落实到服务单位,实施业务培训等,层层工作都细心把握,抓紧抓好。特别是在组织面试这一环节,订制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按照考录公务员的面试方法进行操作,从考试场地、工作人员、活动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使面试考录工作取得满意的效果,通过面试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落实政策,留住优秀人才

目前,玉林市共有“三支一扶”大学生64名,其中2014届18人,2015届46人,分别服务在8个县(市、区)。在2012、2013届“三支一扶”大学生中,已有25人走上固定就业的工作岗位,占服务期满大学生总数的43.8%。 一是 落实待遇政策。玉林市“三支一扶”大学生都能按照服务协议领到每月不低于400元的生活补贴,多则1000元,全部落实住宿,各项社会保险也按时足额缴交。 二是 开展慰问活动。利用元旦春节、五四青年节等节假日,各县(市、区)由分管领导带队,亲自深入到“三支一扶”服务单位慰问大学生1至2次,与大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安心工作。 三是 加强感情交流。综合采取心理疏导、结对帮扶、岗位调剂等措施,有针对性做好工作。对于外地来的学生,通过传、帮、教等措施,让其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对于本地学生,坚持以“回生源地开展服务”为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服务意愿和基层需要等因素,具体安排至服务单位,使他们能更好地施展才华。 四是 开展业务帮导。建立对接帮扶制度。协调指导各基层服务单位按每个大学生的所学专业,安排他们在适合其所学专业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并建立专人对接帮扶制度。在实施对接帮扶工作上,服务单位选派能力强、素质高、经验丰富的人员,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对“支扶”大学生开展业务辅导、经验传授、工作指导等帮扶,帮助他们了解基层工作、理清工作思路,尽快转变身份,进入角色。同时,敢于让他们挑重担,增加对他们的信任感,营造有利于他们有发挥自身潜力的氛围。同时建议用人单位让“三支一扶”大学生参加各种政治和业务学习,参加职称考试,开展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创新活动等。使他们能够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成为服务单位学习的标兵和技术能手。

三、完善管理,开展服务工作

一是 引导“三支一扶”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结合当代大学生要综合素质高,各学科平衡发展的特点,要求服务单位多给大学生延伸业务锻炼的机会,增强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二是 加强学习培训,提升能力。一方面,根据大学生知识新颖全面、应用高科技能力强的特点,让他们为本服务单位职工上课,使他们学有所用的价值得到体现,从而增强自身成就感;另一方面,组织“三支一扶”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在职培训教育,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是 完善考核机制。坚持平时考察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在服务期间的表现,对取得的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增加他们的荣誉感。 四是 定期跟踪了解。玉林市“三支一扶”办公室与各县(市、区)及服务单位保持密切联系,经常电话沟通,了解大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坚持每季度到各有关县(市、区)单位调研及检查指导工作,了解“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基层服务的相关情况。目前,在岗的大学生年度考核人人都被用人单位评为优秀等级,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已考取职称。由于领导关心,工作环境融洽,大部分服务期满的大学生都愿意留下继续工作。

三支一扶”大学生在基层的锻炼成长,大多数已成为各类专业岗位人才或业务骨干,并能独当一面。“三支一扶”大学生们正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在各类专业岗位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供稿: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卢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