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检察院以制度来确保司法责任制落地生根

09.02.2017  11:13

  广西检察网2月9日讯(通讯员  张鋆彧)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司法责任制相关要求,防城港市检察院结合本地检察工作实际,制定实施《防城港市检察机关落实司法责任制实施细则(试行)》,以制度来确保司法责任制落地生根。通过细化、明确司法责任制的范围、类型、认定和追责程序等事项,强化了“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司法责任制落实到“”,进一步规范检察权运行,提升司法公信力。 

   权责清单:明确各自岗位职责权限 

  有道是“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如何做到责权分明?《实施细则》根据不同属性的检察权力以及不同岗位的权责分别进行规定、明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严格落实“有权必有责”,实现权责统一。 

  针对不同权力,《实施细则》对审查逮捕、公诉以及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等司法属性较强的业务,立足于司法亲历性的客观要求,检察权优先配置给检察官;对于职务犯罪侦查等行政属性强的业务岗位,坚持权力配置的一体化,重大权力仍然保留给检察长或副检察长,授权给检察官坚持稳妥慎重;对于职务犯罪预防、法律政策研究、案件管理、纪检监察等与司法办案相关联的检察业务,一般由检察官负责审核或决定。 

  针对不同岗位,《实施细则》明确了检察长(副检察长)直接办理案件、决定案件、审核案件、签发法律文书等四种形式的职责权限。此外,《实施细则》还明确了业务部门负责人、主任检察官、检察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和司法警察各自的职责,以权力及责任清单的形式明晰不同办案部门、不同岗位的办案职责,划清权力边界,厘清责任清单,为责任承担及追责奠定基础,以完善的制度确保司法责任落实。 

  “利剑高悬”:管理和监督制约权力运行 

  正所谓“监督是管理过程持续最长的一种功能,因为它是在执行决策的全部过程中实现的”,在授权、用权的同时,《实施细则》同时跟进监督制约机制,强化控权、制权,有效防止放权后,权力恣意、任性,促使检察人员规范、公正、廉洁执法。 

  《实施细则》同步完善办案各环节之间、办案组织之间、办案组织内部的纵、横制约机制。以重点监督和全面监督、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为原则,以随机分案、业务指导、质量评查、司法规范化检查、申诉复查等方式为支撑,以问题通报、督促整改、责任追究为手段,对检察人员履职实施全面动态监督。完善对检察权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如案管部门可以根据监督发现的问题,向承办人、部门负责人、分管院领导直至检察长通报监督情况,及时纠偏。同时深化司法办案信息公开,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完善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多位一体的立体监督制约格局。 

  责任落地:完善司法责任认定及追究制度 

  如何破解“责任分散、主体不明、责任难追”难题?《实施细则》明确案管部门建立个人司法档案,作为政工部门绩效考评的依据。对司法责任界定与追究作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根据不同司法责任类型,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的具体“”,实现授权与担责之间的合理平衡。 

  《实施细则》区分检察长(副检察长)决定案件和审核案件的司法责任,不同办案组织形式中检察官的司法责任,以及检察官和检察辅助人员的责任界限。同时,根据检察官主观上是否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客观上是否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将司法责任分为故意违反法律责任、重大过失责任、一般过失责任和监督管理责任等四类责任。 

  量体裁衣:紧贴实际,细化和合理化改造工作格局 

  在落实上级关于司法责任制要求的同时,防城港市检察院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实际进行细化和合理化改造,使制度落实更加合理、灵活。 

  《实施细则》结合市县两级检察机关工作实际,将部门负责人的办案数量提高至部门人均办案数量的一半,体现了部门领导要带头办难案、办好案、多办案的导向。为了便于灵活办案,将临时指定主任检察官的权限下放给部门负责人。根据不同部门,明确了由办案组承办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具体类型清单。强调了检察委员会要突出业务决策机构的专业特色,积极吸纳业务骨干进入检察委员会,优化检察委员会的结构。明确办案组成员(办案组)和参与集体讨论的业务部门召集人(负责人)可以参加或列席检察委员会,就承办人汇报时如有遗漏事项以及所了解的案件相关情况向检察委员会做好补充说明。在说明过程中故意歪曲事实、提出虚假证据,导致检察委员会做出错误决定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此外,还《实施细则》要求市院检察委员要加强对基层院检察委员会的业务指导,而基层院的办案组织也要紧密结合内设机构改革,统筹、协调推进办案组织形式改革。 

  司法责任制改革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石,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必经之路,防城港市检察院在落实顶层设计的同时,深入探讨,不断创新,以制度推动落实,确保司法责任制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防城港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