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春节别样寄相思 用小小书信传递大大“猴”福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抢红包、短信祝福、赏花踏青……春节期间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庆祝新年,表达祝福和问候。
同样是拜年,南宁市民金婆婆的方式却有些特别。
“亲朋好友如相问,一封书信寄相思。”就在农历大年初一当天,金婆婆来到了民主路邮局,给拜年封片盖上邮戳,亲手寄出象征吉祥和祝福的新年第一封信。
金婆婆,全名金安媛。别看金婆婆今年87岁了,身体硬朗的她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集邮发烧友。从1982年的第一套徐悲鸿的奔马图起,便开启了她漫漫集邮之路。
“这些邮票都是宝贝,每出一套我就赶紧订下来。每次看到这些精美的邮品就觉得很满足。”金婆婆轻抚着手中的邮票告诉记者,她不仅热衷于收集邮票,还喜欢自己动手做。
说罢,她拿起手中的几张明信片说:“你看,这张和那张是一套,从邮票到明信片的图案都是一致的,另外两张是叫孙女从网上买来的,这些都是手工制作的。这第一封寄给老乡,剩下的留下来做纪念。”
金婆婆口中的这个老乡,就是赵金城,今年也有60多岁了。相识于2008年洛阳牡丹节,同是辽宁老乡的两人一见如故,互留了通讯方式,可惜的是,辗转间,他们却未曾联络对方。
改变发生在2013年。“当时出了一款‘刘三姐’极限片,想到老乡也喜欢集邮,就翻了当年的地址赶紧寄了过去,没想到却有了回应。”金婆婆说,每到新的邮品出来了,或是有珍藏版的极限片,他们总不忘互相给对方寄一份。
一来二去,尽管两人8年无缘相见,但喜爱集邮的心将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到新年,第一封拜年封肯定是寄给他的。翻看这一套套邮品,不仅是珍爱的藏品,更是我们友谊的记录者,显得尤其珍贵。”通过一封封信件,一张张邮票,两位老人深厚的感情也因此维系、凝结、升华。
这样的故事在集邮迷之中还有很多。
“收寄拜年封片、盖纪念邮戳是集邮爱好者相互拜年的一种方式。”南宁市集邮协会副会长舒永红说,大年初一,大家自发来到邮局通过书信方式给对方拜年表达问候,已经成为南宁集邮迷们一年一度的传统习俗。这收寄的是一份感动,更是一种文化。
如今集邮早已成为南宁市民喜闻乐见的一项文化活动,随着中国2016亚洲国际集邮展览将于今年12月在南宁举行,舒永红认为,集邮文化也将深入人心,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喜爱。
2月8日,在民主路邮局收寄拜年封片活动现场,有耄耋之年的老人手绘山水景物画,为素雅的明信片增添一抹亮色;有“80后”大学老师沉醉精美的邮品,矢志打造网络邮局;更有集邮爱好者迢迢千里而来,一天加盖200多张拜年封片,为远方的邮友遥寄新春祝福……新年伊始的邮局里,是一派忙碌而火热的景象。
此时,金婆婆脚步已蹒跚,热忱却不减,手上不停贴票、盖戳、写字……看到这一幕,记者不禁问:“这新年第一封明信片您会写什么内容?”
“啥也不写,看到我的字迹,他自然会懂。”金婆婆笑着说,脸上已满是幸福。无须多言,这一份份情谊、一段段故事就浓缩在一封封字里行间、一张张窄窄的邮票里。
即便不言不语,却也历久弥新。
(本报记者 韦静)
编辑:周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