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帮扶 同力攻坚 ——自治区总工会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2015年,自从自治区总工会派出的扶贫工作人员进入河池市东兰县板逢村后,村里的贫困户郭起群夫妇就感觉到生活又有了希望。
1998年,郭起群夫妇的大儿子外出到广东打工后失踪。为了寻找儿子,郭起群一家及亲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18年过去了,儿子仍杳无音信。随着时间的流逝,郭起群夫妻俩也年老体衰,只能从事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和饲养少量家禽维持生活,日子陷入贫困。
2016年,在自治区总工会的协调下,硬化了通往弄论屯的砂石路。同时,自治区总工会引进广西河丰药业有限公司,在弄论屯建立了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基地以每亩400元的租金租用了他家丢荒的10亩地,并将召集村民种植中草药的任务交给他,每月支付工资1000元。当年,郭起群一家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000元,夫妇俩得以脱贫。
2015年10月起,自治区总工会定点帮扶河池市东兰县板逢、坤王、弄竹、红里、鸾坡村并派驻党支部第一书记。截至2016年底,已有170户689人脱贫。其中,板逢村和坤王村2016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的目标。
抓识别,夯实扶贫基础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帮扶是最核心的环节。自治区总工会定点帮扶的5个贫困村总户数1714户,总人口7271人。2015年,精准识别贫困户共322户1287人,贫困发生率最高的为弄竹村27.4%,最低为板逢村12.67%。
为了进一步摸清摸准帮扶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和致贫原因,建立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工作机制,自治区总工会先后派出了包括驻村第一书记在内的16名扶贫工作队员,分组进村入户开展精准识别工作。
由于精准识别工作任务繁重,情况复杂,帮扶村各家各户的具体情况更是千差万别。为确保公平公正,真正达到精准要求,自治区总工会要求各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要强化调查核实,明确任务,把准时间节点,积极主动深入群众,调查分析,精准摸清贫困户“家底”。在通过精准识别弄清楚“帮扶谁”的基础上,把“谁来帮扶”和“怎样帮扶”落到实处,做实做细脱贫攻坚的各项台账,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今年的定点扶贫目标任务。
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扶贫工作队员与群众同吃同住,走村入户开展贫困户评估和复核工作,累计行程达3000多公里,组织召开村屯(队)精准识别入户宣传会、评议会180多场次,录入、修改和完善村、屯、贫困户数据5万多项。每到一个帮扶村,扶贫工作队员都认真听取当地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围绕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和致富意愿,细心询问,一一记录。同时,根据帮扶村发展情况及精准脱贫的目标要求,逐户排查,进行精准对接,提出精准脱贫的方案措施。
通过一次次走访调研和政策宣讲,扶贫工作队员帮助村民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坚定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为实现脱贫目标奠定了基础。
扶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为了快速有效推进脱贫摘帽工作,使扶贫工作高效、有序、协调地开展,自治区总工会成立了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责小组,建立健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到帮扶村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制度,印发了《自治区总工会定点扶贫工作方案》,对全区工会系统的扶贫攻坚工作和区总本级的定点扶贫工作作出安排和部署,举全会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同时,自治区总工会安排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在职在编的285名干部职工,与5个帮扶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学生进行结对帮扶。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王跃飞表示,脱贫攻坚是民生大事,要组织动员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投身到脱贫攻坚战中,找准脱贫措施,坚持因户施策,不断增强扶贫对象的“造血功能”,确保结对帮扶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发展是硬道理,产业是贫困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自治区总工会定点帮扶的5个村地处大石山区,山多地少,产业基础薄弱。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自治区总工会注重结合实际,指导驻村第一书记召集村“两委”干部和村里的党员能人共同研究,制定了“中长远、短平快”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努力做好“山的文章”,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实现全面脱贫增添发展动力。
面对扶贫点恶劣的自然条件,扶贫工作队员们想方设法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板逢村结合河池市重点扶持产业政策,组织发动本村群众率先在山坡种植3000多亩核桃。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方努力,建成了以板逢村为中心的“万亩核桃长廊示范基地”,涉及7个行政村148个村民小组2417户9730人。同时,充分利用核桃林下空间,引进农业龙头公司,以“公司+农户”模式,采取产业示范,统筹推进的方式,与群众签订土地租赁协议,在核桃树下发展山楂、花椒、醉枣等10多个品种产业示范基地300多亩,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增收500元/亩。
自治区总工会还积极探索劳模助力脱贫攻坚战帮扶模式,与劳模企业——广西宜州市宜源桑杆菌业有限公司合作,针对家庭无劳动力或缺劳动力的贫困户,由自治区总工会投资30万元购买食用菌菌种,以贫困户入股的方式投资到公司,由公司负责经营管理,所取得的效益分5年以固定分红的形式返还贫困户,帮扶50户贫困户通过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加快脱贫步伐。
与此同时,自治区总工会还充分利用政府给予贫困户每人1000元产业扶贫资金,引导和支持定点帮扶村贫困户大力发展黑山羊、生猪、土鸡等特色养殖,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在武篆镇鸾坡村引进养牛产业,租用群众土地481亩,计划一期饲养肉牛1000头,目前已种植养牛需要的菌草200亩,构树50亩,牛场厂房正在建设当中,预计可带动187户群众实现增收,其中贫困户27户。
一年多来,自治区总工会累计投入各类产业帮扶资金200.22万元,直接带动120多户贫困户500多人,为定点帮扶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添加了动力。
惠民生,帮扶成效进一步显现
为了快速有效推进脱贫摘帽工作,自治区总工会将定点扶贫工作纳入工会整体工作之中,切实加强对定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
现场解决广西河丰药业技改项目等3项扶贫工作重大问题、协调落实板逢村“那里花乡”循环经济示范园项目及定点帮扶资金等8项扶贫相关工作……2015年10月以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王跃飞先后10次通过召开现场协调会、开展扶贫工作调研和慰问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协调落实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关事宜。
自治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吴玉斌,副主席侯线红、元德新,纪检组长韦爱柳、副巡视员陈元滚等领导先后22次到东兰县指导调研工作,落实生姜和山楂种植产业、水源寻找等25项扶贫工作任务。
精准扶贫带来帮扶村的大变样。一年来,自治区总工会累计协调有关部门修建硬化屯级路15条21.75公里,板逢村、坤王村实现屯屯通硬化路的目标;坤王村村部公共服务中心顺利完成竣工验收,鸾坡、弄竹、红里村部公共服务中心正在稳步推进,落实20万元为4个新建村公共服务中心添置办公设备;落实6.2万元资金帮助13户危房改造户加快建房进程,落实7.7万元资金维修新建水柜7处,使群众住房和用水得到进一步保障……
特色产业扶贫成效凸显。板逢村“那里花乡”循环产业示范园项目正在稳步推进,目前已经争取到自治区项目资金570多万元,落实土地1000余亩、正在签订协议600多亩,其中已种植岩黄连、白芨等中草药150多亩。通过租用土地和务工,带动20多户群众户均增加收入800元/亩以上……
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自治区总工会整合在岗在编干部职工、县直单位挂村工作人员、“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等帮扶力量,安排帮扶干部分类结对帮扶,做到5个村的322户贫困户“户户有帮扶人,人人有帮扶目标”;共开展春节“送温暖”、“六一”儿童节慰问、“金秋助学”、“一帮一联”结对共建、“结对帮扶行动月”等各类结对帮扶活动12批次,累计向320多户贫困家庭和贫困儿童、学生发放慰问金、助学金以及米、油、书籍、书包、化肥等学习和生活物品,价值62万多元。同时,还积极联系社会帮扶力量,争取澳门水电工会为50名贫困户子女发放捐资助学款2万元及价值5000元的物资,争取澳门合群基金会筹备捐赠乐里小学电脑教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