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出访越南: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

06.11.2015  12:50

   学习经典

   跟习大大学引经据典(53)

   「出访越南专题」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2015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越南《人民报》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文章在最后总结说:

  中国有句古语:“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越南有句俗语:“独木难成林,三树聚成山。”我期待着访问期间同越南领导人进行深入沟通,规划今后一个时期中越关系发展方向,使中越关系行稳致远。相信只要中越携手共进,加强合作,必将开创中越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实现中越两国共同发展繁荣。

   (一)

  习大大引用的这句中国古语,出自汉代刘安的《淮南子》,原句是放在这样一个语境中论述的:

  “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治国者身在庙堂之上,却能远知四海之外,是因为善于以事去知晓更多的事、善于用人去了解更多的人。所以, 积聚集体力量,就能无往不胜;集思广益做事,就能无所不成。

  正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少成多、聚小成大,这样的思想在中国文化的表述里无所不在。 家国的峰峦能有多高,是由众人的高度垒成 民族的龙腾能有多强,是靠众人的智慧结晶。 集合众力,集成众心,无往不利,无事不兴。

  中国自古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度,所以中国人的思维历来习惯从大处着眼:要把握广博资源、要照顾广大利益,要团结芸芸众生、要惠及堂堂四海。所以《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 要秉持大道 要集合众力,便归于同心 便趋 同道。 这也是中国政权治理着如此幅员辽阔的国土、如此民族多样的国家,却可坐中怀远、辐射远近、保天下太平的原因。

   把复杂多样化的零散单元都看成是整体的“一”、都集合为整体的“一” ,这就叫“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力量专一,力道中正。 中国智慧 其实 就是在追求着大道至简,所有林林总总的散乱无章,都涵容为道心一致的博大力量,化零为整、集腋成裘,大而统一、博而向心,中国由此成就了上下五千文明不断、五湖四海疆土不散的大一统精神。

  居庙堂之高而能够运筹帷幄,是因为江湖之远都众志成城;

  拥九州之广而能够江山稳固,是因为小家之内在众擎易举。

  正如小河流水跳脱、河道方向不一,却被中国文化凝聚为积流成海,便可源源不断,便能生生不息。而 能够感召和呼唤集体的力量,就是一种精纯而简约的智慧。

   (二)

  说起简约的智慧,就不得不提中国文化的至高哲学经典《周易》,它以简易、变易、不易的原则,几乎可以为世间的任何状态做出分析和参考。而《周易》的成书过程,被称为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是经过了伏羲、周文王、孔子三位圣人的参与创作,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的发展应用,从而成就了这一部中国文化的巅峰之作。

  古代众家智慧的集大成作品还有很多,譬如清乾隆年间《四库全书》,就是集中在政府的号召下、集合三百多位学者的编撰、集汇三千多个书生的抄写、集纳全国范围内的藏书献书、集成古往今来的优秀图书、集体成就出囊括经史子集四部文献的中国古代最大一部丛书。

  三百年前,那么多影影绰绰的单薄身影里,每一位献书者从自己书阁里取出的一本线装书、每一位读书人在纸张簌簌间抄录的一个方块字,最终都聚沙成塔地筑造着这一座文化丰碑。

    (三)

  《战国策》中说“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团结的力道是如此惊人;

  《荀子》中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协力的结果是如此非凡;

  习大大引言说“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携手的进程,对于和睦的邻国是如此需要,合力的智慧,对于和平的世界是如此需要。

   (文| 曹雅欣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

【 编辑:覃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