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广西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广西农村经济工作围绕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培植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上半年广西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增长,粮食生产形势较好,主要畜禽产品价格回升,养殖业生产趋好,二季度农业生产形势好于一季度。
一、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广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701.15亿元,同比增长3.5%,增幅比一季度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1.66亿元,增长3.3%。分行业看,种植业增加值242.76亿元,增长7.3%;林业增加值66.89亿元,增长5.8%;牧业增加值249.45亿元,下降1.0%;渔业增加值112.56亿元,增长3.0%,农林牧渔服务业29.5亿元,增长8.0%。农村经济呈现以下特点:
(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
一是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玉米等旱粮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上半年全区旱粮作物种植面积604.0千公顷,同比增加27.7千公顷,增长4.8%。其中玉米播种面积387.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3.2千公顷,增加3.5%;薯类播种面积107.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9.0千公顷,增加9.2%;大豆播种面积52.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2千公顷,增长6.4%。增长主要原因:一是旱粮价格稳中有升效益较好,农民种植积极性高。二是大力推广优质品种与机械化生产技术,积极推进农事耕种创新,着重探索新植蔗地果园地间套种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或花生、西瓜等经济作物模式,有效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二是蔬菜产量稳定增长,药材种植面积持续增加。 上半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为899.8千公顷,同比增加43.2千公顷,增长5.0%;蔬菜产量1340.2万吨,同比增加43.2万吨,增长6.0%。中草药材种植面积79.3千公顷,同比增长9.5%,增幅提高2.7个百分点。
三是水果生产平稳发展,热带水果增幅较大。 全区果园面积继续扩大,其中蕉园、芒果园等特色热带果树新增明显。生长期间气候适宜,挂果面积增加,亚热带水果香蕉和芒果丰收。上半年广西水果产量223.4万吨,同比增长6.5%,增速回落4.4个百分点。其中,香蕉54.5万吨,增长6.9%;芒果13.7万吨,增长12.8%;桃27.9,增长11.4%;荔枝32.3万吨,增长0.4%;其他水果也呈不同程度增长。
四是早稻、糖料蔗种植面积减少。 由于种植效益低,特别是糖料蔗2014/2015年榨季收购平均价格为400元/吨,比上一榨季又下跌9.1%,与农民心理预期差距较大,以及劳动强度大,劳动力不足,农机服务费用高等因素叠加,影响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农户自行调整结构,减蔗减粮发展蔬菜、水果等效益较好的经济作物趋势明显。今年全区早稻播种面积888.3千公顷,比上年同期减少3.5%。糖料蔗播种面积944.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08.1千公顷,减少10.3%,糖料蔗播种面积占经济作物面积比重比上年同期下降5.3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主产区崇左市、来宾市、南宁市、柳州市种植面积共655.2千公顷,同比下降7.7%,四市分别下降2.7%、9.8%、13.5%和9.4%;非主产区种植面积289.2千公顷,同比下降15.6%。
全区种植生产以调结构增效益为着力点,加大投入力度,扩大生产规模,推广良种良法,生产效益显现。种植业平稳发展,拉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个百分点左右。
(二)林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各地积极开展“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专项活动,稳步推进速生丰产林和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林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区完成植树造林205.3千公顷,完成计划的102.7%;中幼林抚育面积387.3千公顷,同比增长1.2%;木材产量972.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0.5%;松脂产量17.0万吨,同比增长4.2%。林业拉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0.6个百分点。
(三)畜牧业养殖效益向好。
年前受全国范围内生猪产能过剩、节后终端需求不旺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一直处于低位运行,近期生猪价格略有回升,养殖效益保本微利;活禽价格继续上涨,出栏增加,养殖户收益喜人。
一是生猪出栏下降。二季度生猪出栏810.2万头,同比下降3.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3个百分点。上半年生猪出栏1732.95万头,同比下降3.8%;猪肉产量134.1万吨,下降3.6%。
二是家禽生产持续增加。在活禽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下,家禽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二季度家禽出栏17159.8万只,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5.3个百分点。上半年家禽出栏37665.9万头,同比增长3.8%;禽肉产量为61.0万吨,增长3.1%。
三是蚕茧产量平稳增长。上半年蚕茧产量11.66万吨,同比增长3.7%,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
四是肉类总产量略减。上半年,全区肉类总产量为206.5万吨,同比下降1.2%。主要是猪肉占肉类总量比重高达64.9%,受生猪出栏减幅较大影响,牧业增速下滑。牧业下拉农林牧渔业增加值0.4个百分点。
(四)渔业生产总体平稳。 全区继续加大推进高效设施渔业建设,水产品生产保持较好发展的势头。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143.77万吨,同比增长3.3%。其中,海水产品76.89万吨,增长1.9%;淡水产品产量66.88万吨,增长5.1%。渔业拉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0.5个百分点。
二、当前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上半年,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早稻播种面积减少,完成全年粮食种植任务难度加大。 受农村青壮劳动力减少、种植结构调整以及粮食主产区双季稻改单季稻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广西早稻面积下降趋势明显。2015年广西早稻播种面积888.27千公顷,在上年减少1.1%基础上继续减少3.2%,早稻面积占上半年粮食作物面积比重由上年61.4%下降到59.5%。水稻相对玉米、薯类等其他品种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更高,其面积的减少,使得广西完成全年粮食种植任务难度加大。
(二)生猪生产形势较严峻。 据广西调查总队调查,上半年生猪出栏同比下降3.8%;6月底,生猪存栏同比下降6.7%,减幅比一季度扩大2.9个百分点。其中能繁母猪存栏下降9.3%。繁母猪存栏下跌幅度大对仔猪供应和明年生猪出栏影响较大。
(三)部分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 受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影响,广西部分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生产效益偏低,对农业发展的激励作用不利。据广西调查总队调查,今年上半年,糖料蔗、西瓜、蚕茧收购价格同比分别下降9.1%、45.5%和12.9%,降幅分别扩大2.7、18.3和7.8个百分点,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以及人工、农业生产服务价格上涨,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制约农民增收。
三、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形势,各地要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做好晚稻生产准备工作,抓好农产品产销工作,稳定农产品价格,确保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多措并举,切实抓好粮食生产。 广西各级各部门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度,加大对粮食生产大县财政奖励,督促奖补资金切实用于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切实抓好当前农业生产,在加强早稻等农作物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做好天气预报预警和防灾救灾工作,确保早稻夺丰收的基础上,早谋划好晚稻生产,大力推广粮食提质增效的科技应用,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确保全年粮食丰收。
(二)积极推动养殖结构调整,稳定畜牧业生产。 政府应积极扶持发展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型龙头企业,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实现产业升级;引导规模养殖企业(养殖场)抓住时机调整产品结构,培育良种后备种禽畜,提升养殖效益;根据市场价格信息适时调整养殖规模,防范、规避市场风险。
(三)加强市场分析,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加强对粮食、甘蔗、水果、生猪、蚕茧等大宗农产品的产销形势分析,及时发布农产品生产、需求及销售价格等信息,鼓励支持农产品电商销售模式,引导各地开办网上专题农产品促销活动,组织企业及大户参加区内外各种农产品展销促销活动,多渠道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
(四)巩固防灾抗灾基础,提供防灾抗灾能力。 当前广西正处于汛期,天气复杂多变,暴雨、短时雷雨大风等天气发生频率较高,各地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山塘、水库、堤坝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检修、维护和加固,做好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地质灾害的防御工作。加强病虫害动态监测网络建设,指导农民科学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提高抗灾防灾能力,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